栏目导航  
社会科学学院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
发布时间: 2012-03-20 浏览次数: 202

一,        总论

1,             学院概况:

社会科学学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科研部门之一。社会科学学院下设“邓小平理论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和“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三个教研室和公共管理系。有教职员工39名,其中专任教师36名,行政管理人员3名。社会科学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已建成了一支政治信仰坚定、学术素养扎实、师德师风良好的教学科研团队。目前,师资队伍的职称和学历结构,有教授3名、副教授8名,讲师20名,助教2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名,硕士学位教师35名。社会科学学院的主要教育职能是:承担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是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主阵地、主渠道;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公共管理人才。承担全校大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培养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科学学院的科学研究功能是: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科重点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社会保障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城市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科学教学部依据学校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的战略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教学部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的教育功能,实施了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社会科学教学部依据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开设一批高质量的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程,构建了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课程体系,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近年来,社会科学学院在教学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23门课程被评选为校级精品课程。先后完成了“社会保障”与“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和38项教学建设项目。2位教师被评选为学校教学名师,1为教师成为上海市教委阳光学者,1位教师被评选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5位教师被评选为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社会科学学院主持教育部科研项目8项,发表了科研论文每年10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25本。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50余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3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3项。教师个人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目前,社会科学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正在学校党委和校长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社会主义现代化特色大学而作出更大贡献。

                        

2.报告编制依据

该报告编制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汽车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文明学院考评指标体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文明学院社会责任报告要求表》等相关文件。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是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之年,也是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内涵建设的关键之年。在校领导的指导下,社会科学学院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创先争优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市委、党委的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活动;紧紧围绕学校、学院内涵建设和中心任务,上下坚定信心、群策群力、创新奋进,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机械工程学院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依托产学研合作社会资源,紧紧把握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为核心,在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的同时,认真探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方法,推进学院科研、学科发展等工作上水平和创新发展。

3.报告特色

报告依据学院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报告了学院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报告了学院在履行社会责任反面的做法和成效,对为了的社会责任和发展提出了展望,体现了学院作为高等学校二级学院的特点。

4.利益相关方的信息与评价

 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获得各方面的积极评价,获得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赞同,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表扬,新民网、、上海教育新闻网、《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上海支部生活》杂志等全国主流媒体给予了学院正面报道。

二,        报告内容

(一)、法律责任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履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法律责任和崇高使命,遵守《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学院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月活动开展法制教育,每年六月份为“法制”教育月,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增强教师和学生法律意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启迪学生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的大学生。

学院在对外合作的过程中,严格履行合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按照《合同法》兑现承诺、严守契约,2011年未出现合同纠纷的情况。

学院党总支和工会注重保护员工权益,充分发挥教职工主人翁责任感,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讨论教工分配方案、学院发展规划等关于教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教职员工真正成为了各项工作的执行者、监督者、管理者,

学院党政非常关心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了丰富教职工娱乐活动,增强教职工凝聚力,学院工会积极参加校工会举办的各项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原有教工之家设备的基础上又另辟了“维权之声”——妇女之家,为全校女教职员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学院工会每年暑假组织全院教职员工旅游度假,舒缓和放松老师们的工作压力。学院领导每年都走访离退休老职工和新进教工,亲切看望、慰问病残的教职工、生病住院的学生,并想方设法给有特殊困难的同志能及时得到救助,让生病休养的教职工和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在财产生命安全方面,学院严格执行安全责任三级签约制度,每年定期开展实验室、办公室安全检查。每年新生入学及军训期间都进行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心理教育,进行逃生灭火演练。2011年未发生安全事故。

(二)、教育责任

1,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

1)、全面实施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学院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改革方案,以学习班的形式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研讨,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思想统一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上来。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了很大提高。

2)、高质量地组织并完成了公共事业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高地建设项目的各项任务。已经列入计划出版10本教材,完成了12们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完成了5个教学基地建设,公共事业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的教学规范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显著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3)、组织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精彩一课”的建设,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都获得学校的精品课程。政治理论课程的四本辅导教材已经纳入出版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学生工作部联合组织策划和实施了“知行大课堂”成果汇报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成功组织了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交流会。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四门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成熟,并被全体学生接受。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我校进行了党史基地教育,许多教师到实践基地为学生上课。

学院组织实施了“知行大课堂”。“知行大课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集专业学科资源、社会实践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于一体,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机制,构筑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我校“知行大课堂”实践育人模式得到了市教委的肯定,《教卫动态》2011年第16期以《围绕“五大结合”开设“知行大课堂”》为题,介绍了“五大结合”的做法。

2,人才培养取得成效显著。

1)、实施了学生导师制度。学生导师制度的推行,有效地改变了教师在工作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形式、轻实质”,“重外塑、轻内化”等“教书”与“育人”本职脱离的现状,构建起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管理工作新模式。

2)、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素质拓展内容共分六个栏目: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他。针对这六大板块的内容提出了十个指标。目前,已形成大学生经典阅读制度,明确了选择原则、阅读要求和考核要求,并按学期列出精读书目;形成学院学术报告制度,共完成《情绪管理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树立个人品牌 实现自我锻造》、《思考人文价值 强调社会责任》等26场素质拓展报告。

3)、关心少数名族学生成长。学院目前已招收两届民族班学生,现有少数民族学生67人(占学生总数的18%)。为了广大师生更好了解少数民族的学生,创建和谐校园,在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怀指导下,由学生处举办,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民族风校园情和谐美——民族文化知识展”活动,经过半年的准备,于20111129日在大食堂门圆满落幕。通过这次活动,向全校师生展示出了社会科学学院民族生的独特魅力,宣传了民族文化知识,引导了各族师生认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达到了丰富繁荣校园文化,增进各民族师生间的交流和了解的良好效果。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为引导辅导员逐步提升个人素质,学院倡导构建学习型、高素质的学生工作团队,鼓励辅导员在完成日常培训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校外培训和各类专题培训项目,目前学院学生工作团队的学习氛围很浓,大家结合培训学习的内容在工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启发,逐步提高了整个工作团队的素质。

5)、创先争优,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学院积极稳妥地推进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深化“三个相结合”,着力完善“两个长效机制”,注意活动载体创新、理论实践并重,定期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通过创先争优、树立典型,切实增强我院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我院学生党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实践力度,从而永葆先进性并在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6)、开展了特色思政教育活动。承办2011年学风建设六项工程之素质教育优学风活动,共举办全校性质之“学风系列讲座”总计四场,分别是:《建党时期中国先进青年为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纪念中共建党90周年》、《百年辛亥与民族复兴》、《论语与理想人格塑造》、《孝道与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学风系列”讲座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7)、学生事务工作服务到位。社会科学学院目前共有困难生93名,占学生总人数的24.7%,约四分之一。除完成常规奖、勤、助、贷、补、免的工作外,学院特别重视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困难生的帮助等工作。

8、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社会科学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共有2011届毕业生73人,其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34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39人,共签约64人,考上研究生3人,自主创业5人。据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统计数据,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11届的就业率为94.87%,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为91.18%

3,行政效能

学院积极开展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工作。为了使校务公开经常化、规范化、工作决策科学化,加强学院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学院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宣传栏、网站、飞信、简报、文件等形式,及时报告财务状况,公布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与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学院党务、校务公开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

(三)、诚信责任

1,诚信教育

我院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学院每年四月开展“诚信”主题月活动,增强学生诚信教育。20114月,为响应党委学风建设年“学风建设六项工程”,学院成功举办“诚信教育护学风”活动。通过开展“诚信承诺书签名活动”、自强学生宣讲会等活动,培养学生“诚信为本、严谨为学”的观念,坚决杜绝学生考试违纪、舞弊现象,力求形成激励和督促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

2,承诺问责制

学院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生命线、教学是中心工作的理念,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总支示范区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做好教师的培养培训。学院把师风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来抓,把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作为践行师风师德的基本要求,使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结合实施“卓越计划”,推进学院“十二五”规划,20117月,在全院教师中开展教师职业能力全员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内涵建设内容,深入理解和明确“十二五”内涵建设的主要任务,强化全体教师的使命意识;通过学术能力培训,增强全体教师的职业能力;通过教学能力培训,提升全体教师的学术水平。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和爱岗敬业的自觉性。

学院在职称评定、评优等方面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2011年没有老师发生违规违纪行为。

3)廉政建设

2011年学院党政能认真落实完成2011年党风廉政责任书的要求,严格按照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开展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自觉遵守学校财务处制定的各项财务报销制度,抵制违规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的情况,规范“代管经费”的使用,严格执行学院经费本必须有三人经手才能报销的制度,没有发现违规违纪情况。

第一、加强班子建设与民主管理。加强班子建设,切实提升领导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使班子成员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事业为重、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增强团结和谐的整体合力,努力使班子成为引领学院科学发展的领导核心。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三重一大”问题都经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及时组织传达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和精神,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上海市委宣传部潘世伟副部长作“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市委党校袁秉达教授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入学习和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上海市廉政研究会副会长刘纪舟作“权力产生腐败心理因素及其预防”等报告会,组织党员观看“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等影片。

第三、推进党务公开工作。2011年初步完成了汽车工程学院党总支党务公开网站的建设,按全局工作、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7项一级目录和81项三级目录的内容进行上传和公开,修改完善了“社会科学学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社会科学学院党政联系会议制度”、“社会科学学院党支部工作制度”、“社会科学学院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制度,及时向党员们公开党内的工作、活动和制度。

4)社会公正形象

社会科学学院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树立“服务至上”的管理工作理念,突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将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机统一起来,做到真正意义上保障每位学生权利,在资助、就业、办学等各个方面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办事,社会公正形象良好。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生资助工作,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学院除了组织同学学习《学生手册》以外,每年还开展“助你腾飞梦想”为主题的资助政策宣讲会。通过宣讲会,同学们对于相关资助政策有了更详细的了解。每位同学都拿到学院精心制作的资助政策提示卡,其中对申请对象、资助项目及金额、学习成绩要求以及申请时间都有了详细说明。于此同时,学院也在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让政策公开化、透明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及时地了解。在奖学金、助学金、入党等工作执行过程中,坚持“公示”制,接受广大同学和家长的监督。

在就业工作中,寻找接受就业信息是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学院为确保信息畅通,在开学两周内就利用飞信和易班网建立了班级内和年级内的就业通信网络,并由就业辅导员负责利用网络向每位同学即时发布就业信息。还坚持毕业班班干就业工作例会制度,通过例会布置就业相关工作,传播招聘会、演讲会的具体信息,使之与就业通信网络互为补充,确保了就业要求和就业招聘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也使就业招聘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增加了学生面试机会和就业成功率。

(四)、社区责任

1,社会捐助

学院把送温暧工程作为常规性工作来抓,按照党委的要求,坚持“十关心、十必访”制度。关心困难职工的生活,坚持为教职工,尤其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经常了解老师的实际困难情况,对有特殊困难的教师主动慰问;对生病住院的教师必须慰问;遇有重大节日的进行重点慰问。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补助。学院工会积极组织会员加入校爱心基金会,并帮助有困难的职工争取爱心基金以及其他形式的补助。

2,社区志愿服务

在志愿者服务的各类活动中,我院秉承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愿精神,在学期中开展“松江中心医院杏林义工志愿者”以及“世游赛志愿者”等志愿者活动。结合学院的专业背景,把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的专业知识普及医院病人和社区居民之中,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保障与社区服务的知识和咨询服务。

3,帮扶活动

社会科学学院先后帮助了3个困难家庭,即朱海雄家庭,尹乃春家庭,家庭。特别是朱海雄家庭,每年寒假、暑假、春节、敬老节,学院学生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都会开展“走访贫困家庭,送出爱心温暖”的活动,为老人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陪老人聊天,汇报学习情况。

社会帮困工作得到了受助家庭的肯定和感谢,也促进了学院育人工作的开展,以社会帮困活动为平台,学院尽量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扩大社会帮困育人的辐射作用。

(五)、环境责任

在师生员工当中,学院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的理念,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耗材的观念深入人心,学院形成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学院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了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物品领用制度、物品维修报废等制度,为建立节约型校园、安全校园奠定了基础。

 

三、展望

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是所有学校共同的社会责任。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突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院将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为契机,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担起应当的社会责任。

1、学院将全面推进以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建成一批与学院紧密合作的事业单位人才培养基地,不断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规范建设和运行机制,全面制定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质量要求。

2、抓好学风教育,从文明课堂、文明寝室、文明校园做起,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3、学院继续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积极构建与工程教育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继续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的改革模式,以提高实验环节的教学质量。

4、建立教学、科研团队,全面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水平。通过团队建设,夯实学科基础,形成学院研究特色与优势专业。充分发挥团队优势,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