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
发布时间: 2012-03-20 浏览次数: 925

一、总论:

1、学院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原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为满足未来几十年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运营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于2005122共同创建的我国第一所校企联办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优势,主动服务产业经济,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努力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所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院机构设置有:院理事会,由校长和公司总经理担任理事长,负责学院重大工作的决策;院学术委员会,开展学院学科建设的技术咨询;专业委员会,进行专业建设的技术指导;各系,执行专业培养计划和日常教学管理。目前学院设置4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交通工程专业;另有4个专科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机电设备)。2007年,学院面向全国招生。2011年秋季,学院注册学生1592名。自2007年开始,学院的车辆工程(车辆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和企业管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械电子工程(轨道交通检测技术)等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建成了车辆模拟驾驶、城轨列车自动控制(ATC)仿真、车辆结构、通信、信号、列车制动等10个实验室。学院近五年来取得了一系列专业建设成果,其中包括:“交通运输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获批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上海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获批上海市第三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车辆工程、通信信号专业为上海市第四期教育高地资助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获批上海市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获教育部首批本科及硕士“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试点专业方向。

    学院的师资队伍构成由本院专任教师、校内学科平台教师、地铁公司技术骨干和兼职教师组成,教师的硕、博比达100%;学院教师在本学科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及产学研项目等,使学院的教学与科研联动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2、报告编制依据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之年,也是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内涵建设的关键之年。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以科学发展、创先争优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市委、党委的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活动,紧紧围绕学校、学院内涵建设和中心任务,上下坚定信心、群策群力、创新奋进,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依托校企产学研合作社会资源,以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高水平特色项目为引导,认真探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方法,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学院科研、学科发展等工作上水平和创新发展。

3、报告特色

根据学院2011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及考核结果,结合学院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编制报告。

二、报告内容:

1、法律责任

1.1、学法、守法与执法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守《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履行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法律责任和崇高使命。学院党总支组织了第十九次全国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校“十二五”规划、领导干部廉政管理办法等专题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在办学中以各项法规为指引,规范管理、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行为

学院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强调全员育人的观念,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正确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杜绝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努力培养政治合格、专业优秀、人格健全的学生。学院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率先开展党员导师结对计划,为广大青年党员配备有经验的党员导师,创新学院党建工作。

1.2、履行合同

在办学中,对涉及学校、学院利益问题,学院党政共同决策,维护学院合法权益,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对外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兑现承诺,严守契约。

2011年学院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中,积极主动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沟通,协调双方资源,完成了企业导师选拔等主要工作。学院将在双方合作基础上,完成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3、保护员工权益

1、做好教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促进发展。

学院在学校教职工发展规划政策指导下,结合教职员工本人意愿,共同拟定教学科研方向,安排学习进修计划,关心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学院积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热情、主动、周到地为教职工服务。

2、关心教职员工生活和健康,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学院牢牢树立服务意识观念,从关心教职工疾苦,帮助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出发,深入教职工、关注教职工生活,特别是关注“弱、病、困、新、高”不同群体的一些特殊问题和需求,切实做好“送温暖,五必访”活动,把关怀送到每位教职工的心坎上。

学院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学习,读硕考博,并积极推进教师去企业挂职工作,2011年,学院有6位教师前往地铁公司挂职或进行产学研践习,2位教师到相关大学做国内访问学者。学院教师通过锻炼,既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而增加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使教师在企业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学院坚持集学习与娱乐为一体的传统活动,举行新年联欢会和新年聚餐活动,组织教职工赴外省学习考察。为进一步凝聚教师,建设和谐学院,一系列的集体活动拉近了教师间的距离,放松了身心,增添了和谐的气氛。

学院还积极为教职工谋利益,全心全意为广大教职员工服务。学院从上海地铁公司资助的经费中设立奖教金,表彰在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政治思想工作、学生工作、管理工作等岗位表现突出的个人,并向学校争取从上海地铁公司资助的经费中拨出一部分作为奖励津贴,提高教职工待遇,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学院装修教工之家活动中心,添置了乒乓球桌、跑步机等文体活动器材。

学院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热情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把温暖送到有需要的职工家中。学院教师爱人怀孕住院、结婚、生病住院等等,学院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真挚地关怀,并为广大教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这些工作使教师们非常感动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地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学院建设中,为学院学科发展作贡献。每年献血期间,学院还及时前往血站亲切慰问参加献血的老师,并到献血的教师家中慰问,送上滋补品以及配套慰问金,以确保献血的老师能得以更好的休息与恢复。

3、开展文体活动,关注教职员工健康。

每年学院都会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学院自己组织了轨道学院教工羽毛球协会,每周都组织教师参加锻炼,在2011年参加学校的羽毛球比赛中我院石荣老师荣获女子第一名的好成绩。

今年“三八”妇女节,学院组织女教工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 如去常熟“沙家浜”参观学习,体验革命生活,让女教师们以精彩而温馨的方式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对于学院内教职工碰到实际生活困难、以及生病住院,学院都会对他们进行慰问。教职工中发生婚丧喜事以及各种困难,学院都会加以关注和慰问。另外,学院还对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参加医保等进行了积极的组织和宣传,门急诊补充医疗保险的参加率95%以上,并帮助教职工进行医保理陪。积极动员和组织新教职工参加校爱心互助基金会,现在的参加率98%以上。

1.4、安全保护

学院在学生工作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加强生命教育及安全宣传教育,同时通过党团活动弘扬主旋律,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为学生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生活环境。

在学院日常教学中,建立了实验室日常管理、维护流程,在深入学习学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学院特殊性建立10余项规章制度。在设备及物品管理方面,完善了《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条例》,在实验室使用规范方面,强化《安全卫生制度》和《学生实验守则》等管理制度,并制度上墙。另外结合本学院实验设备需要常常结合工程应用的特点,建立《大型精密仪器外借申请制度》。2011年学院运作正常。

2、教育责任

2.1、教育管理

    1、以卓越工程培养计划为重点,带动各专业教学改革。经过学院和专业教研室的努力,在2010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上,2011年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2个专业同时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项目,并招收了5个班本科生,开展卓越培养计划。2011年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全面推进卓越工程计划的实施,推进教学建设与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成果。学院还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会议,并代表学校做主题交流发言。学院通过举办车辆工程、通信信号本科教育高地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研讨会、运营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研讨会、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研讨会等,探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法、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更好地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外实践环节的深入开展,学院利用产学研合作的有利平台,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特别是教育培训中心展开深入合作,开启龙阳路培训基地共同建设的新篇章。2011年,学院获批并实施开展校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14项。

2、经过学院统筹布置和指导,2011年共申请校级精品课程4项,分别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最终获批2项,分别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积极组织编写小组展开了城市轨道交通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式出版系列教材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城市轨道车辆专业英语》、《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概论》、《数字信号处理》。在教学日常管理中,学院在2011上半年度共开专业课程76门,其中本院专职教师开设课程74门。其中共有76门课程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占所开课程的100%。聘请地铁运营公司外聘教师共2名,开设课程2门。在2011下半年度共开专业课程91门,其中本院专职教师开设课程83门。聘请地铁运营公司外聘教师共7名,开设课程8门。其中共有91门课程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占所开课程的100%

3、重视对学生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推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向纵深发展,以专业特色为基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实验室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和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院各项科创、学术活动,如科技竞赛、学术讲座、“挑战杯”等,同时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

4、严格规范教学管理,持之以恒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学校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学院在年初向教师传达了关于规范各类教学文件、严格执行请假手续、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规定。学院进一步梳理了教学管理流程,尽可能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对于课程安排、试卷印发、成绩登录、文件归档等常规工作,学院做到了提前对教师加以提醒,使其有充分的时间整理、准备。同时,学院从授课现场、教学安排等多方面狠抓教学质量,加大听课力度,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并以此全面提高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2.2、行政效能

学院班子团结有合力,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完善了学院中心组学习和二级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二周一次的党政班子例会制度,按照“三重一大”的要求,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统一目标,完善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升依法管理能力;根据2011年目标责任指标,建立责、权、利统一、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队伍管理体系,指标分解、责任到人,建立内部高效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积极性,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在工作中,学院重点落实了党务公开,院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党总支和工会积极履行检查监督责任,建立通畅的教职员工申诉渠道。学院党总支领导下完善了学院党务公开网页、精神文明网页建设,通过网页建设展示学院风采,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回应处理工作。

2.3、社会管理

1、校企联合,以人才培养带动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院自2007级开始招收外省市学生,学院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早在20109月,学院就和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培训中心联合主办“首届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研讨会”,上海、南京、深圳、西安、郑州、杭州、昆明、苏州、无锡、宁波等地铁公司以及上海铁路局、上海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等单位在研讨会上为我院在校生作了宣讲,并希望学院学生特别是相关省市的学生能在毕业后为家乡的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举办、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院学术影响力

2011311,我院请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乃通为我院师生作了关于通信信号方面的讲座,张院士分析了通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同时探讨了通信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2011年我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先后有10位教师参会,交流的论文达22篇。

2011114下午1300,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我校松江校区行政楼19楼观光大厅举办第二届“城市轨道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研讨会”。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有孙培雷副校长、学生处王明复处长、徐阳副处长、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主任叶华平(兼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以及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纪委副书记、组织宣传部及人力资源部部长潘红、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王树立、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占春英等地铁公司及轨道交通相关企业人事部门领导、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党政领导、各系主任、教师代表、辅导员和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2011129下午,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邀请国内轨道交通领域著名专家在上海新晖大酒店召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学科建设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人员有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常务主任王俊彪研究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轨道交通运营领域专家田长海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常州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研究院副院长林建辉教授,浙江大学高速铁路研究中心主任方攸同教授,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工毕湘利,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学院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志新教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徐瑞华教授,同济大学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韩斌教授等国内轨道交通领域资深专家,与会的还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处处长陈思浩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学科带头人,学院正副教授、系主任等。

3、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学院牢牢把握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学研战略聪明,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开展合作。2011117日,学院参加了“铁道学报”第一届理事会议,并成为“铁道学报”理事会成员;2011129日,学院成功召开了重点学科研讨会,邀请国内轨道交通领域著名专家,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4年来建设经验与成果、“十二五内涵建设”建设规划,拟建设上海市教委“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检测技术开发中心”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专家提出诚恳的建议和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院还申报了上海市教委“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检测技术开发中心”,并取得了初步成果;2011年,学院拜访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部分专家,就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等工作达成初步协议;学院还完成了受电弓综合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初步完成轨道线路沉降研究基地;积极推进“轨道线路状态检测技术”,“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3、诚信责任

3.1、诚信教育

1、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结合思想政治主题教育工作,开展诚信教育,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杜绝考试作弊等不实做法。学院狠抓考风考纪,以考风促学风,明确学生的考风考纪与今后评优及就业挂钩,并坚决按照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做好个别学生的退留等处理工作,2011年,为严肃考风考纪,共对21名舞弊学生进行了违纪处理,决不姑息。

2、重视学术、科研道德建设,增强教师的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学院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监督教师遵守教学制度、学术规范。

3、教职员工对学院诚信状况满意。工会深入教职工中,不断地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制定“绩效工资”的实施细则,参与学院十二五规划的制定。2011年年底,学院召开了第八次教职工民主管理大会,真正做到工会对学院工作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为发挥教职工当家作主的作用,通过教代会的组织建设,提高了教代会代表参政议政的力度,增强代表们对学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发挥了教职工当家作主的作用,激发了教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2、廉政建设

学院班子成员带头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上海市高等学校党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定》,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3.3、社会公正形象

1、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成绩斐然

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011年,学院范柳斌、陈妮娜、胡昱3位同学获得了2011年“深圳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优秀论文第一名,吴思忱、邓澄远、汪龙、谢红骏等同学获得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 二等奖,蔡鹏飞、陈仕豪、闫明浩等同学获得了2011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三等奖,另有李宇轩同学获得了2011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上海赛区)三等奖。

2、依托社会资源,产学研合作联合办学,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作为合作办学实体,承载着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动向,引领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在校企双方合作办学过程中,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师资、产学研基地,为教学实施、教师挂职锻炼、科研和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提供支持。学院发展到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三级的校企联合机制,即高层,校企双方的领导之间的宏观调控;中层,学院与集团下属各公司之间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沟通交流;基层,专业课教师与现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学院确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学科建设已是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始终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目的,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体系,加强并突出轨道交通理论和实践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轨道交通专业教育的工程知识、工程能力、工程系统与工程协同观念的深化,将轨道交通最前沿的知识和发展动态以及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与现场实践教学,学校教学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在教学体系上形成了独特的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综合训练、生产现场应用实践的“三位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都有效保障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企业工作零对接。为了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精、业务技能强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学院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建议结合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大纲,培养充分贯彻了“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对落实地铁公司用人标准、满足公司用人需求、实现学生的优质就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学生在就业前半年前往地铁公司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地铁运营、维护保障现场经受熏陶和磨练,顶岗实习,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现代化的操作理念,学生实习结束时已成为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熟悉地铁公司工作环境的“准员工”,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而地铁公司由于参与了学院人才培养的过程,缩短了对员工的考察和培养时间,减少了人力资本的投入,以便捷的方式获取了优秀人才。

4、社区责任

4.1、社会捐助

2011414,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工会组织全体教职工积极响应、踊跃募捐,并积极响应校工会开展的“爱心一日捐”活动。

4.2、社区志愿服务

1、利用“科学商店”服务平台,全面推进“爱心牵手行”科普支教活动

2011年,学院在与松江区新桥镇开展义务支教活动的基础上,突破以往党支部的活动方式,利用“科学商店”的服务平台,全面推进“爱心牵手行”科普支教活动,将活动与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利用社会党建资源,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服务育人,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在生活、工作、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为团员青年开辟了新的团建基地。

2011126,学院“爱心牵手行”义务支教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暨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科学商店揭牌仪式在新桥镇政府会议厅举行。学院党总支书记缪行外、松江区团区委副书记陆青、新桥镇党委副书记吕颖群、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建华、校团委副书记施�|、新桥镇团委书记顾柳艳、学院分团委书记闫冰、新桥镇团员青年以及学院“爱心牵手行”支教活动的教员和科学商店店员们一同参加了活动。新桥镇党委副书记吕颖群与学院党总支书记缪行外为科学商店揭牌,松江区团区委副书记陆青与校团委副书记施�|为学院科学商店店员颁发聘书。学院党总支书记缪行外勉励同学们要把传播知识、普及科学的工作做扎实,并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不仅在学校打好学习基础,更要在社会实践中充实自己,培养自身的科研精神,注重人格素质的培养,发扬志愿精神,向社会展示当代青年的青春风采。

2、推进“职业导航党员导师计划”,校企共建大学生自管线

2009年轨道交通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成为学院“大学生自管站”以来,为了更好地借助党团联建行动,有效支持9号线大学生参与实习实践品牌线路和校企联建示范线路的建设,20111223日,学院与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联手共建,将地铁9号线塑造成一个真正能有效推进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认知能力的特色平台——大学生自管线。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办主任吴昕毅、上海地铁志愿服务总队办公室主任朱岳方、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蔡洪宇及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王一川、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洪春、学院党总支书记缪行外、副院长刘志钢、党总支副书记徐建华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9号线大学生自管线在运营模式上比大学生自管站有了进一步突破,除了严格的岗前培训以外,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平台,更要有严格的阶段考核制度,如与期末课程实习考评直接对接。在学校教育工作和企业生产工作有效结合的前提下,全面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学生的岗位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以服务乘客为出发点,打造出九号线亮丽的色彩,拉近乘客和车站的距离。大学生自管线的创建得到了上海教育电视台、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报用上海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另外,学院还在924日第五个“中国城市无车日”之际,与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开展了“绿色诚信行,穿越2号线”主题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招募了50多名同学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城市价值追求,活动受到了《青年报》、上海轨道交通俱乐部、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新青年》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4.3、帮扶活动

2011年,学院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帮困基金》更名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爱心互助金》,学院积极关心困难教职员工,2011年慰问教职工住院、新生儿和新婚共计5500元,慰问困难教职工共计2000元。

学院重视学生的“奖、贷、助、补、减”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完成了各类困难身份认定、各类奖助学金申请、各类费用发放工作。2011年,学院有困难生25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8%左右。学院为这些学生分别以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三个等级建立了档案册,为国家助学金评选及贫困生资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011年,我院向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固定岗位近20个,每月及时上报勤工俭学学生工作时间,使学校能换时给学生发放助学金,而且每学期换一次,争取让真正困难的学生及时的得到学校的帮助。许多学生都是靠勤工俭学的工资来提供他们的生活费,同时也帮助学生的家长减轻了许多的负担。同时,学院积极组织困难生参加公益活动,参与率达到了100%

在经济上帮扶的同时,学院还坚持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在逆境中奋起。尤其是对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心境低沉的贫困学生特别留心关照,与他们交朋友、送温暖,使贫困生们充分认识到:贫困的家庭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精神不能倒,进而变得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4.4、对文明学院社区责任的满意度

1、社区

2011年,学院在新桥镇政府会议厅举行了“爱心牵手行”义务支教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暨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科学商店揭牌仪式,在开展义务支教活动的基础上,突破以往党支部的活动方式,利用“科学商店”的服务平台,全面推进“爱心牵手行”科普支教活动,将活动与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利用社会党建资源,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服务育人,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在生活、工作、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为团员青年开辟了新的团建基地,活动受到市民好评。同时,学院还与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联手共建,将地铁9号线塑造成一个真正能有效推进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认知能力的特色平台——大学生自管线,大学生自管线的创建得到了上海教育电视台、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报用上海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学院还与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开展了“绿色诚信行,穿越2号线”主题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招募了50多名同学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城市价值追求,活动受到了《青年报》、上海轨道交通俱乐部、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新青年》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在校团委和学院党党总支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院同学的热心参与下,以“投身‘十二五’,献礼九十年”为主题,把学生暑期实践与学生业余科技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利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课余科技活动。学院有近300名同学以各种形式参加了活动,其中组织了实践小分队12支,投入活动经费近3000元,完成社会调查、学术论文等科研课题4项,并利用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地方开展了科技服务,宣传和具体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展示了我院学子的良好形象。学院有1个项目获得校级优秀实践项目,校级优秀指导老师1人,校先进个人2人。

2、企业

    经过六年多的合作办学,学院目前已有六届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且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都是在上海地铁公司。通过调查走访,上海地铁公司对学院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体现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予以了充分的肯定,普遍认为我院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及工程应用能力的把握上比较得心应手,能较快适应角色,工作能力也很强,只是在学科前沿知识和先进技术方法的扎实程度上还有所欠缺。与其它院校毕业的学生相比,地铁公司对我院学生就业工作评价普遍较高。

上海地铁公司对我院学生的综合评价较高,普遍反映学生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一般都能成为各分公司的业务骨干和业务能手。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很高,突出表现在专业知识面开阔、理论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三个方面。上海地铁公司强调,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强,如招聘员工、干部竞争上岗或轮岗,地铁公司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也更希望我院能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培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工程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与能力等等,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多面手”,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为轨道交通事业的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经过学院对在上海地铁运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抽样调查显示,地铁公司普遍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与优势发挥方面来看,地铁公司认为,我院在教育方式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上都是比较先进、合理的,尤其对我院实行的双师型及“2+2”、“3+1”培养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上海地铁公司普遍认为,我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开拓意识,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外,上海地铁公司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师资队伍状况、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秩序和自我管理都能够做到充分重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改善不断完善自身。六年多来,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不断改革进取,自我完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努力提升:

1、注重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结合。大学教育不应只是教会学生某项技能,而应重在“树人”。基于这一点,我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热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力求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学习方法。

2、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大学生活接触社会较少,导致我们很多的毕业生都是眼高手低,对步入社会充满胆怯与自卑,为了克服这种心态,也是为了增强学生与社会的结合能力,学院力求做到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组织各专业学生到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相关的分公司实践实习,让学生到实际工作中学习经验,锻炼能力,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更新完善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加大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利用学院实验室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努力营造学生真实职业氛围,力求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与环境。

通过对上海地铁公司有关分公司的走访及调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如工务分公司经理瞿锋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对学生的培养能充分考虑到公司的需求,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能非常快地适应地铁公司的工作环境,并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一定的作用。时任通号分公司经理董辉则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发展是上海地铁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共同努力的结果,学院所培养的学生基本上一毕业后就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一定的作用。另外,在学生的实习实践过程中,也多次得到地铁公司有关实习单位的好评。如20066月,在车站行车实习中,所在实习车站站长对实习学生的评价是“积极主动,形成了良好的师徒互动的学习氛围……真正在实习中实现了教与学、学与用之间的转化”。

20069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56人参加了首次面对在校学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人员》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共有51人顺利获得职业资格鉴定证书。在毕业实习环节结束后,上海地铁运公司组织了“第三只眼看地铁”活动,听取学生对于地铁的合理化建议。

20078月,城市轨道交通学院163名学生毕业,其中大部分进入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等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工作。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得到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好评,对学院一直倡导的实践教学体系予以肯定,并表示会加大合作力度,以期培养出更加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如20078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57名学生全部如期毕业,共有51名学生被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录用,5名学生被上海现代轨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录用,并全部通过上岗考试,其中还有的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不久,就担任了并全部通过上岗考试,其中还有的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不久,就担任了车站值班站长,部分学生还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如龙阳路维修车间的陈超,龙阳路车载车载车间的陆鸿,客运三分公司三号线东宝兴路车载车间的张凯,现代轨道运营有限公司5号线信号调度的高东华,现代轨道运营有限公司5号线ATS的郁�� ,客运一分公司9号线系统组的魏然之,8号线通信车间的肖一凡 ,客运一分公司1号线车载的陈一平,客运一分公司1号线ATS车间的郭佳峰,地铁公司外派沈阳地铁USS分包的张振华,客运一分公司1号线车载富锦路的陆融,客运一分公司1号线轨旁的李硕,客运二分公司2号线车载的黄一彤等等。另外,我院毕业学生中已有多名学生走上了车站站长等技术骨干岗位,如客运三分公司的王斯俊,客运二分公司的徐明利、沈亦琼、姚雪丽,教培中心的苏医音、王繁繁,运营公司党委办公室的刘轶,申通集团公司工会的韩旭东等等。

5、环境责任

5.1、节能减排

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加强水电使用管理,倡导节约办公方式,督促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为了落实目标,学院已经将节能减排列入学院二级考核指标。2011年学院各项办公耗材、水电资源使用均未超出计划范围。

5.2、环保管理

学院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实行安全工作分级签约工作,落实责任到人。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定期进行消防检查,针对师生开展平安单位创建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在校园内张贴、设摊、横幅等主动向校精神文明办公室或团委申报,服从学校统一管理。

三、报告预期(展望)

1、对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的设想

    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将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努力的工作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紧紧围绕学校、学院内涵建设和中心任务,以内涵建设为抓手,做好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建设,推进卓越计划建设,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社会责任的公众与媒体评价

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为学院争得了荣誉和声誉,为今后的毕业生就业积累了丰富的无形资产。同时,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就业集中趋势充分说明,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符合上海地铁公司对轨道交通人才的需求。希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能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优势,主动服务产业经济,以校企产学研战略联盟为机制,以全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为依托,实现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创建“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面向行业技能的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技术人才,将学院打造成为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工程师的摇篮,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轨道交通的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预期社会效益

    通过积极宣传,增加学院知名度,吸引众多高中、本科学子报考学院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为广大学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自身科研工作,响应上海产业经济的发展规划,服务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