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化学化工学院胡婷莛老师获“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演活动一等奖
发布时间: 2021-01-05 浏览次数: 10

为深入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20年1211-12日联合举办首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演活动。本次展演活动共设有人文社会组、经管法组、自然科学组和高职高专综合组四个组别,由各高校从入选2018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 的709名教师中遴选推荐59名优秀青年教师参加,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片段、教学反思和现场答辩等方面展示了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和业务水平。我校化学化工学院胡婷莛老师代表学校参赛,并荣获自然科学组一等奖。


1229日下午,胡婷莛老师作为获奖教师代表在第九期上海市属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项目结业典礼上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演。

  

  

以下内容为参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文本案例节选,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吧!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学科类别:自然科学

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

教学对象:环境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是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基础,讲授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相关理论,数学基础和综合分析方法;(二)环境规划,讲授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以及流域水、城市和生态环境规划;(三)环境管理,讲授环境管理模式,以及组织层面、产品层面和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和内容, 比较系统的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学科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课程育人目标:

结合知识体系和自身特点,课程教学主要围绕三方面育人目标开展:

(一)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教学全过程、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学生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

(二)通过我国环境规划和管理事业的历程回顾、案例分析、现状讨论、国内外法律法规比较,坚定学生投身环境保护事业的专业志趣,成为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力军。

(三)通过深度解析规划学思想和管理学理论,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学科交叉思维能力和综合创新思维方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环境工程领域专门人才。

  

教学反思(节选):

一、教学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形势新矛盾新特征,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其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全面及时准确反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贯彻到授课和育人的全过程。

  

二、设计思路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和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任课教师需要更进一步全面、准确、深入地系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教学内容、授课环节和师生大脑。在前期思政元素案例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在本课程的所有章节中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覆盖。

  

三、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除理论教学之外,还将采用现场参观、主题征文、海报巡展等多种形式,将课堂延伸向城市环境治理(苏州河、垃圾焚烧厂等)和生态规划(黄浦江滨江空间、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等)现场,拓展至“我为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献一计”的平台,集结成师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海报,实现教学方式的多种尝试和创新,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将上述教学过程及相应的成果产出如实综合反映到期末考核环节中,考虑学生兴趣点的差异,实现考核方式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