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进行专题授课
发布时间: 2018-06-23 浏览次数: 54


620日下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授课活动。校党委书记李江教授作了一场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副书记鲁嘉华、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等3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学习。校党委副书记鲁嘉华主持了学习会。此次授课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走进师生,着力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

    李江书记围绕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美贸易战看当今中美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创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升华了传统中国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思想,阐扬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担当,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李江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是对世界格局变化所带来挑战的应对。在全球层面,中国提倡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核心是各国平等、相互尊重与合作共赢,其本质是要重塑国际秩序。李江书记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中华文明以儒家为核心,儒家的“天下观”主要包括“协和万邦”与世界“大同”的思想,有人类命运与共的朴素思想。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世界在国际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无疑是对《共产党宣言》关于政治全球化思想的最好印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主要围绕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四个方面的内容,希望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政治上强调对话、和平和安全;经济上强调合作共赢、共同繁荣;文化上强调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生态上强调绿色低碳、美丽清洁。

李江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正在实践探索中,但已经展示其重要意义:它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丰富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略;它融会贯通中外优秀思想文化和智慧,增进了中国同世界的沟通认知;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新境界、提供了新动力;它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鲁嘉华副书记在总结中强调,全校师生要以本次李江书记授课的所获所感为动力,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切实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入脑入心,转化为广大师生勇担大任、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丰富授课形式,通过实体课堂”“空中课堂”“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拓宽学习的覆盖面,努力形成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