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挑战杯特等奖是如何“炼”成的
发布时间: 2021-09-11 浏览次数: 10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免疫新材料相关研究”比赛获奖作品近日揭晓,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郑静、张敏老师指导的靳瑜琴团队的参赛作品《基于Ni/C@SiOCPS@PANI@AuCEA电化学传感研究》,从全国上千所高校中脱颖而出,斩获国赛特等奖,这是我校首次问鼎“挑战杯”桂冠,也是上海高校在此次赛道中唯一的特等奖。


  


初心不改,心怀家国

波澜壮阔百年路,历久弥坚是初心。项目负责人靳瑜琴是一名共产党员,同时还担任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对于研究项目,她提到,参与比赛争取一份荣誉是团队共同的目标。他们更清楚,如果能够设计出新型免疫材料,提前癌症的确诊日期,这不仅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挽救一个家庭,也关乎着我国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能够为中国的医疗事业贡献青春力量,这是团队始终不变的信念与动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中华民族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不变的初心,这也是指导老师经常教导他们的话。

作为一名从教23年的党员教师,指导教师之一的郑静副教授在工作中践行初心和使命,将立德树人贯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用心用情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把党史学习与全方位教书育人工作相结合,把党史学习与全方位科研开拓工作相结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不断学习,迎接挑战。郑静和张敏老师指导学生针对当前癌症标志物检测的几大难题,创新性地设计新型免疫新材料,实现了新型空心磁性材料的合成和严格控制,并对其在癌胚抗原的富集和分离检测进行探索,从而解决了癌症靶标分析的关键难题。

“一开始没有想过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拿到特等奖是一份意外的惊喜,也是对团队努力的勋章。”靳瑜琴表示,他们也将带着这份成绩,初心不改,坚定信念,砥砺前行。


  


攻克时艰,勇攀高峰

“科研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要实实在在地去了解社会需求,做出一个接地气的方案,光靠空想和从网上搜集资料,是做不成一个好的科技作品的。”指导老师之一的郑静副教授谈起了研究方向的诞生。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检测手段落后,发现时候较多处于中晚期,早期诊断能够极大地提高癌症患者成功治疗的可能性。能不能找到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这是个急需解决的科研项目,项目团队一拍即合迅速投入研究。

“准备比赛是一个煎熬的过程,几乎每天都有各种突发状况的发生。”项目负责人靳瑜琴回忆起备赛的点点滴滴。前期的大量资料积累,让团队成员信心倍增,但在实际操作中,设计材料的性能总是不能达到预期,单单只是实验方案的修改与讨论,靳瑜琴说她已经不记得进行过多少次讨论和尝试。但是团队成员选择了坚持,大家彼此信任、各抒己见、统一思路、实验检测、反复钻研,形成最优方案。就像团队成员说的,“这就是3333实验室生生不息的力量”。

自备赛以来,无数个夜晚,无数份项目计划书、无数张幻灯片草稿。指导老师一遍又一遍对项目备赛材料进行悉心深入指导,陪伴着成员们,把项目每一个关键点打磨到极致。每一位团队成员精诚合作,思维碰撞,攻克时艰,一点一滴的努力,成就了团队的实力,也注定了团队的成功!



厚积薄发,未来可期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项目负责人靳瑜琴成绩优异,虽然才入校一年,但是从2020年到2021年,她与团队成员踏实奋进,申报的上海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孵化项目成功立项,还获得了2021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三等奖。长期的磨练让他们意识到科学研究的挑战性,体会到解决难题后的喜悦,也积累了丰厚的科研基础。团队指导老师郑静多年来从事磁性复合纳米的制备和在癌症标志物的检测中的应用,拥有丰富的指导经验。

“团队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院和学校的支持和帮助”,项目团队表达了对学校的感谢。校团委、化学化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比赛的组织工作,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议,从前期宣传、氛围营造,到材料打磨、模拟答辩,再到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撑体系,帮助项目团队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为取得优秀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年来,化学化工学院以“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为重要平台,以赛促学,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今后,校团委将继续创新开展好“挑战杯”组织工作,并以动员广大同学参与“挑战杯”赛事为引领和带动,着力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引导和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以“挑战杯”为平台,引导同学们走进学术殿堂,积极参与科研创新,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竞争协同机制为手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攻坚克难,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一个项目的成功,浸润着许多人的努力和拼搏。学校、学院的支持,指导老师的帮助,团队成员的专注,任何一个环节,缺一不可。《基于Ni/C@SiOCPS@PANI@AuCEA电化学传感研究》项目的成功续写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历史与辉煌,这也是学校长期以来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政策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