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程园好老师 育才为国寸心丹
发布时间: 2021-09-12 浏览次数: 95

编者按: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我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执守三尺讲台,严谨笃学,涌现出大量“四有”好老师,他们甘做学生“四个引路人”,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尽心竭力。时值第37个教师节,让我们走近“2021年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共同推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刘福窑:坚持人才强校 打造人才高地


  


坚持党管人才,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人事处处长刘福窑教授,带领人事处全员努力拼搏,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筑巢引凤,实现了学校院士、国家级人才、省部级人才数量翻倍或零的突破。目前,我校在岗(含编外全职聘用)国家级人才已达到14名,省部级人才及人才计划项目数总量达到137名,比2017年翻了一番。同时,引培并举,去年实现我校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零的突破,构建(在建)18个由国家级人才领衔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坚持“我为群众办实事”,关心教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做细做实人才服务工作,帮助新进教师解决住房困难、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刘福窑教授带领部门锐意进取,改革创新,通过采取科学统筹全校高级专技职务额度等深化职称改革措施,2020年全校正高比例从9.3%提高到了10.1%,副高比例从26.7%提高到了29.5%,晋升二级教授11位,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强化和优化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薪酬能升能降的机制,有效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胡斌: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胡斌教授从教14年来,铭记教书育人使命,无论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研究,还是学院管理工作中,注重在不同角色中找准相应工作重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课程教学中,他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主讲的《工程经济学》获批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主讲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获批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在研究生培养方面,10余人次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并指导完成30余项市、校级大学生或研究生创新、创业及科研训练项目;在学生就业工作中,他带领学院全体教师,层层推进,分类指导,提出“提高‘全员’思想认识,营造齐抓共管就业氛围;挖掘‘全方位’就业资源,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展‘全过程’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工作理念,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居上海高校各商学院的前列。


饶品华: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饶品华教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优化、组合育人工作中的各种要素,近五年,在他的带领下,学院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得到了有效落实,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院获批 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为持续提高人才培养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课堂内外,他把学生的思想引导与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成为学生们名副其实的良师益友。他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和学科竞赛,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教书育人的同时,饶品华教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关注并积极实施新工科改革,他主持承担上海市重点教改项目、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作为主编编写教材 3部,并获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李军:坚持“三位一体” 协同育人成果丰硕


  


长期在一线从事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科研处副处长李军教授,不断探索育人的新途径、新方法,构建了以科研为抓手,协同教学和管理的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取得了丰硕成果。李军教授以科研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思政融入科研育人的有效途径,在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和运用基础上,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将科研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等道理深植于学生心中。李军教授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近三年开设了《材料现代分析技术》等三门主干课,他将自身科研成果和一些经典案例有效融入到教学中,不断探索科研反哺教学育人的方法、手段和途径,逐渐形成了“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阐述一个核心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一直好评。作为科研处副处长,李军教授在大量调研基础上,推动实行了针对青年教师的双线并行和分级指导的科研管理模式,大大激发了青年教师的科研活力,青年教师科研骨干作用逐渐凸显。


郑树彬:坚守初心本色 为党育人育才


  


在不同岗位和角色上积极发挥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育才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郑树彬教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坚持立德树人,取得显著成效。他积极履行党支部书记的职责与使命,对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上引领,教学经验上带教,育人方法上指导,科学研究上引导,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提出了基于闭环理念“教、感、悟、行”四步法,实施案例引入法、科学与哲学类比法、科技人物感染法等专业课程思政化的有效方法,让一门门专业课程有了“思政育人”功能。作为专业负责人和教学副院长,他积极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专业育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并推行了“以学生为中心”和OBE教学理念的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带领车辆工程专业通过国际 ASIIN专业认证。作为教师,他创新性地开展了以“翻转课堂”为范式的“三段式教学法”,疫情期间,将该教学法运用到网络课程中,取得了比传统课堂讲授更好的学习效果,受到了督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并建议推广。


吕宁:探索思政教育全新“打开方式”


  


把握人才培养规律,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让大学生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吕宁老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务工作17年,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懈探索思政教育全新“打开方式”。他在校内创建和推进了“师生同台讲思政”育人品牌建设, 两年来累计1586名学生长期参与,开展宣讲教育活动累计367场,受到学校师生普遍好评。在“师生同台讲思政”的实践过程中,吕宁老师找到了让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三支队伍密切协同的联结点。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师生同台讲思政”的收益辐射面不断扩大,辅导员“新三同”建设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有了新的实践平台,工作机制逐渐形成,影响力逐步攀升,于2021年入选上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培育项目。


刘芳:深耕思政理论18载 上好铸魂育人第一课


  


深耕思政课,上好每一课。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刘芳副教授,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的讲授工作。她带领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备课,专题探讨,并根据我校理工类地方院校的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试点,探索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并建立实践教学资料、调研微视频、优秀学生调研报告存档制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率先在全校实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择优免考制度”,注重考查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课堂表现、学习过程、平时成绩以及知行合一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持申报并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校级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参与申报并建设的《知行大课堂2.0: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创新》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杨建豪:坚持党建引领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杨建豪老师,勤学敬业的工作态度让他积累了诸多工作经验和荣誉,先后获得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街道“最美党员”、上海市松江区“双报到、双报告”奉献之星等荣誉称号。杨建豪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的语言交流,用学生的思维沟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他鼓励和引领学生在创新和创业之路上勇攀高峰,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和市级创业项目,成功注册公司3家,曾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曾带学生参加“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获得“能耗平衡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五届“挑战杯”获得上海市一等奖。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坚持将德育总体目标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将支部建设成为“支部委员会建设到位、党内生活到位、党员带头到位、育人服务到位、党建联建到位”的“五位一体”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