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度项目的立项结果,我校喜获37项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总数和经费总额均达到历史最好成绩,在市属理工科高校中位居第2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总数和经费总额,在市属理工科高校中位居第1名。
从今年立项的学部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在7个科学部,其中:工程与材料科学部11项、信息科学部8项、数理科学部5项、地球科学部3项、管理科学部2项、化学科学部1项、医学部1项。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在4个学科,其中:管理学2项、社会学2项、理论经济1项、外国文学1项。
从立项的学院来看,电子电气工程学院7项,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5项,材料工程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各4项,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服装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各3项,航空运输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各2项,外国语学院1项。从立项的项目类别来看,面上/一般项目共6项,青年项目31项。
2018年度国家级项目申报期间,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有组织科研”的申报组织模式创新。申报通知发布后,学校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全校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动员会,校领导亲自动员,相关二级学院积极响应,广大教职工踊跃申报。申报期间,科研处和相关学院组织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申报辅导,提升申报质量,为国家级项目的立项,奠定了坚实的申报质量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得者、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张恒运教授认为,“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主要是研究创新性和提炼关键问题,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心无旁骛,发现前人研究不足之处和科学问题,提炼科学问题,结合自身条件提出创新点。充分运用数理工具,多和同行和专家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得者、化学化工学院王锦成教授认为,“首先是选题,一个好的选题是项目成功的基石;其次,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撰写时间和思考时间;另外,做到心态平和、百折不回;最后,付出了必定会收获,付出的多少决定了收获的多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得者、服装学院辛斌杰教授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注重的是对科学问题的凝练和思考,一定要在本领域内寻找科研对象的本质性和前沿性问题,并围绕关键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面上项目需要有一定的科研积累和研究基础,因此一定要打好科研成果这个基石,才能让评审专家认可申请人的科研实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获得者、外国语学院王刚教授认为,“功夫全在项目之外,平时的成果积累非常重要,项目申报的程序条理要非常熟悉,申报本子的打磨要精益求精,群策群力,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全校共建学术共同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获得者、航空运输学院李程副教授认为,“申报选题要紧扣指南,应具有时代性和全国普遍性,附之勤奋、细节、积累,先决条件是态度——积极播申报之种,方得收获之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获得者、管理学院李宗伟副教授认为,“课题申报要尽早准备,尤其是选题方面。在课题指南发布前就要考虑课题的选题方向,反复斟酌,充分结合前期的研究基础,将课题方向聚焦在某一方面。课题论证过程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语言凝练。严格按照申报书要求进行充分论证,尤其阐释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要对准备材料进行提炼概括,申请书初稿完成后,要进行反复修改与润色。”
随着2018年度的国家级项目申报立项工作的完成,2019年度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工作,即将启动。国家级项目的推进工作任重而道远,将在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与不足,进一步做好国家级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争取2019年立项总数、经费总额再创新高,项目结构更加优化,争取为学校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的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