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时间:
2019-04-13
浏览次数:
25
|
|
4月10日下午,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友谊会堂召开。会上,我校获得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 坚持学习贯彻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去年市精神文明办、团市委与申通地铁共同组织成立了“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服务联盟”,市文明办副主任姜鸣为联盟揭牌,联盟秘书处设在工程大,由首批8个优秀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所在高校共同组成,已扩大至10家。 作为联盟秘书处单位,与团市委、申通地铁共同开展“助力进博会 时刻在行动”——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者服务训练营。 进博期间地铁志愿者们分批前往徐泾东站等11个重点大客流车站,在近200个超高流量志愿服务岗位上提供双语、引导、问询等服务工作,参与志愿服务600人次,为近50万名观众、旅客提供贴心服务。 坚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办2018年上海市公益广告征集大赛启动仪式暨上海市公益广告论坛。坚持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庆祝改革开放 40 年伟大成就、彰显上海城市精神、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作为公益广告宣传重要实践,充分发挥公益广告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传播中国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另外,我校积极承办上海市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优秀作品展,连续两年荣获优秀组织奖。 2018年,驻松高校文明校园创建联盟正式成立,我校被授予首任轮值理事长单位。联盟成立以来,区内各高校资源整合,不断推进文明校园创建。 在中共松江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和区文广局的指导下,弘扬志愿者文化,我校承办驻松高校文明校园创建联盟大学生文化志愿者出征仪式; 传承江南文化,承办第十二届上海朗诵艺术节开幕仪式;
弘扬传统文化,承办上海市第二十九届五区元宵书画笔会;
弘扬海派文化,承办松江区首届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奖,均取得良好效果。
学校将校庆40周年工作与宣传改革开放成果相结合。通过举行“时代印记一一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大事典型案例” 颁奖仪式、“沐改革开放晨曦,创产教融合特色”学校四十年办学成果回顾、“四十人话四十年”线索全校征集、教师创新发展论坛等,以见证者讲述改革开放的变化。 文化共融,讴歌改革开放成果。校庆期间,全国121所高校@四十程园,和你一起,建设更好的大学! 工程大40周年校庆官方微博公众号发文阅读量共计50余万,40周年校庆微信公众号发文情况:阅读量共计23万,学校公众号关注人数增加10000人。 学校两年来共开展20次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活动,先后开展了“全国及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校内宣讲活动,各二级党委(党总支)以二级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为抓手,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提高站位,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成果。 校党委加强顶层设计,成立教师工作委员会。数年来党委教师工作部致力于深化师德教育效果,依托教学团队,推行教学改革,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提升教师师德素养等。 学校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坛,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全校设立了33个“课程思政”专项建设项目,投入资金44万。成立校党委讲师团,集体备课、无偿授课。 书记、校长新教师职业生涯第一课:师德师风建设从入职抓起。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组长的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办公室,打造“交通中国”系列特色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全校素质教育课程;加大经费投入,党委书记授课“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 我校与复旦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的教学成果《入耳入脑入心同向同行同频: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被评为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大力营造艺术教育大推动、大发展、大提升的浓厚氛围。学校舞蹈团入选全国大学生艺术展,荣获全国一等奖。 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重视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在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中排名第36位。继荣获泛波罗的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五人制足球亚军后,我校足球队又获得2018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亚军。 精心编制《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传承与创新文化育人平台;积极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秦腔、顾绣、芭蕾舞等高雅艺术进校园,邀请著名舞蹈家黄豆豆、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上海市政协常委曹珍富等来校主讲博学论坛和博雅讲堂,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去年学校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三大战略,在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学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三大主体责任”,制定了《关于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推进学校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校党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积极探索组织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本市同类高校中率先设立专职组织员队伍,中组部于2017年10月到我校调研组织员工作。我校党建特色项目和组织生活案例荣获市教卫系统十佳项目和案例。 日常党建工作中,学校开展党员导师沙龙、党支部书记轮值会议等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到位。 2017年,全国“新工科研究和实践”地方高校组牵头高校,2018年《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 —— 应用指数TOP100,全国排名第一。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五,上海第一。 去年5月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新三步走”战略,确立了学校中长期发展的总目标:5年后初步建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10年后建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15年后全面建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在国际同类高校中进入第一阵营。 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显应用型特色,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教学成果成效显著。学校确立了高水平应用技术型高校五大建设任务:高水平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其中,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学科专业群建设目标为:传承学校“一体两翼”学科布局,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交通运输”“创意设计”三大学科专业群,使之成为国内一流的应用技术型学科专业群,打造2~3个有行业示范引领作用的一流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群,建设3~5个新工科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8~9个工科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3个专业通过国际认证。 通过实施“走出校园促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构建“三层次、四落地”驱动体系,完善“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联组大团队、构建大平台、开发大课题、承接大项目、争取大经费、申报大奖项。近两年,学校签约国家战略4项、地区政府18家、企业集团20家、特色企业12家。 推进学校外延式发展,拓宽办学空间,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学校全面推进“松江校区二期”10.5万平方米现代交通中心工程等项目施工,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 实现长宁校区原教学实习工厂楼改扩建项目开工目标;“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长宁校区扩建工程完成市发展改革委项目建议书申报程序。 打造智慧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建成校园卡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校园卡各类便捷化服务;为全校教师构建了工程大云盘,提供云存储共享空间;完善校情分析平台,构建了大数据决策支持的基础框架; 初步建成课堂教学互动平台,支撑各类教学活动;推出微信企业号各类信息服务;完成关键信息系统的安全加固与等保测评,保障校园网信息安全。 两年来,通过17项实事工程项目,共投入806万元,切实提升师生们对学校的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校门诊部于2018年3月获批上海市内设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合格单位。 抓住长三角互联互通大需求与机遇期,王安斌领衔安徽轨道交通研究院,以专利成果作价1500万元投资,设立安徽慧通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成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滁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轨交科技企业,研发出“防钢轨倾覆的扣件组件”与“具备抗钢轨倾覆功能的弹条”新专利。 志愿服务 “五彩城市”现代交通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赛金奖,“沪滇益+艺”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人精准扶贫项目荣获全国赛银奖。 响应国家号召,对口支援六盘水师范学院、钦州学院等多家高校,做好援滇、援疆、援藏等工作。两年中,共接受六盘水师范学院40名、盐城工学院15名、呼伦贝尔学院10名交换学生。 与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上海市教委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口项目,主动对接长三角发展一体化战略,辐射全国。我校参加沪豫高校合作签约仪式,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携手为豫沪教育合作增添新元素。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着力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着力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师生的自信心、自豪感不断提高。两年来,共发布国家级媒体 34 篇、市级媒体 138 篇、头版或专版头条 15 篇、上海发布 34 次、上海教育 10 次,做到央媒“月月见”、市媒 “周周见”、校媒“天天见”、新媒“时时见”。 加强自媒体建设,两年公众号总发文篇数为684篇,月最高发文篇数为62篇;阅读总量为104万,月最高阅读量达20.3万次/月。上海高校微信2018年10月:我校排名第5位,全国普通高校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2018年10月我校排名第68位。市政府办公厅“上海发布”办公室写来感谢信,给予较高评价。 以上成绩都是在市委、市府、市教卫工作党委及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精神,严格按照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委的工作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焦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和国际化发展三大战略,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确保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