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 简 报 第14期
发布时间: 2009-11-26 浏览次数: 1194

 

1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                20091126

 

 

对接世博  提升内涵  展现活力

我校召开迎世博工作专题研讨会

 

11月17下午,在行政楼306会议室召开了“迎世博工作专题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党委书记滕建勇、党委副书记田信灿、副校长孙培雷,《中国教育报》上海站记者、《上海教育》杂志副总编辑沈祖芸,《解放日报》记者徐敏,汽车工程学院、航空运输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负责人及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田信灿主持。

会上,党委书记滕建勇谈到,校党委在学习上海市委九届九次会议精神中认识到,迎世博是各级党委的工作重心,现在已经进入到冲刺阶段,高校不能和世博工作隔开一段距离,而要把迎世博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契机。滕建勇书记强调,教育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理应积极地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他要求各学院务必高度重视,切切实实将迎世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将迎世博与学校提升内涵建设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将迎世博与学校日常管理结合起来,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浓厚校园氛围;将迎世博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教师提高师德水平和育人能力;将迎世博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部分学院负责人介绍了投入迎世博活动的多种举措。如服装学院设计师团队积极参与世博会工作人员服装设计,并协助世博局开展相关项目有关策划。其中由我校设计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人员服装已正式入围。由于岗位职责、设计要求、材料工艺、人员数量、着装时间等各不相同,世博服装的需求十分复杂。为向全世界展现高水平、有特色的上海世博服饰形象,我校早在2008年就依托学科优势,校企合作,组建团队积极参与到世博服装的设计与竞标工作中,服装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学生等组成的项目团队,不论寒暑,不分昼夜,全力开展设计工作,共向世博局提交多套完整设计方案,100余款不同岗位服装设计稿。又如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确保上海的轨道交通能在世博会期间顺利运行,我校近400名毕业生将提前进入轨道交通的岗位培训,他们将在大四的第二学期就提前进入地铁公司上岗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此与上海申通地铁等多家公司就学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多次协商,及时调整课程进度,为学生预留了充裕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

《中国教育报》上海站记者、《上海教育》杂志副总编辑沈祖芸,《解放日报》记者徐敏从媒体记者的角度介绍了她们对世博与教育发展的关注内容,如“后世博”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优势学科如何支撑、服务世博,世博如何影响学科建设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副校长孙培雷认为,邀请社会媒体共同召开研讨会使大家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下一步做法,学校将在党政会议上深入动员,对已做的工作进行梳理,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党委副书记田信灿提出,迎世博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加强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加强工作指导,全面有序推进;加强交流互动,及时总结推广;加强聚焦提炼,提升学校声誉。          (吕晶晶)

 

【文明简讯】

新兵入伍欢送仪式召开

 

11月62009年新兵入伍欢送仪式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副书记田信灿、褚劲风,副校长孙培雷、陈力华,以及相关学院党政领导、辅导员等出席了欢送会,会议由副校长孙培雷主持。全体新兵身着军装,神采奕奕。会上,校、院领导向应征入伍学生颁发了入伍通知书和佩戴光荣花,各学院党政领导向应征入伍学生赠送了学习和生活用品,武装部王振钧副部长宣读了2009年我校42名女兵、7名男兵入伍学生名单,王明复部长通报了2009年学校征兵工作情况,管理学院0314081班管雯逸代表入伍学生发言,表示会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名合格的军人,不辜负学校、家长、老师的期望,服装学院袁蓉老师代表教师发言,对应征入伍学生提出了希望。

滕建勇书记首先对应征入伍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希望他们能尽快转变角色,适应部队生活;刻苦训练,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不断学习,巩固学业,为工程大竖起一面旗帜。同时,对在征兵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各职能部门、学生工作干部表示感谢。(武装部)

 

我校喜获2009上海高校最佳原创校园剧剧本二等奖

 

日前,由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2009上海高校最佳原创校园剧大赛的颁奖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桂林路校区拉开了帷幕,我校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郭兆详同学的原创小品剧本《志愿者的一天》在第一名空缺的情况下,取得了小品剧剧本二等奖(一等奖空缺)的可喜成绩,位列所有高校参报的小品类剧本的首位。

小品剧本《志愿者的一天》用作者在实习中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为题材,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向大家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将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颁奖会上,本次大赛的评委会主席齐青教授给予了我校作品高度评价,他说,郭兆详同学的原创小品剧本《志愿者的一天》题材非常新颖,主题深刻,语言诙谐幽默,人物性格特点鲜明。作品讲述了一位担任地铁志愿者的在校大学生在完成志愿者任务时,努力纠正不文明社会现象,乐于助人的故事。其中主人公虽然遇到各种挫折,甚至被人误会,但依旧保持古道热肠,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随着世博志愿军日益壮大,当代的志愿者文化日益丰富,作为大学生该以怎样的工作态度来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展现上海的风采值得思考。(吴薇薇)

 

虹桥文化之秋精彩上演

 

11月13下午,我校艺术团成员们在长宁区天山影院为广大社区居民献上了一场名为“青年永远跟党走”的文艺汇演。这次文艺汇演是松江大学园区优秀青年文艺节目进社区系列活动之一,此次汇演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团联合会协办。

此次汇演以“青年在成长”这一主题为引线,将青年人为青春奋斗、奉献、拼搏的精神“请到这里来,这里花如海,请到这里来,这里春常在,请到这里来,这里美如画。”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舞蹈团献上的舞蹈《请到这里来》拉开了整场汇演的序幕。优美流畅的舞蹈,点燃了现场的气氛。而紧接着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团学生带来的歌曲《奇迹再现》,则展现出来青年人要为自己未来创造奇迹的美好理想。

歌声、掌声、音乐声在会场中交错,编制成了整场汇演中最为动听的一篇乐章。奚怿文同学带来的独唱《WHEN THERE WAS ME AND YOU》将整场汇演带向了一个小高潮。而随后上场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FreeL街舞社则将这份热烈气氛推至了顶点。动感的音乐,火热的舞蹈,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青年们的代名词永远不会只是“动感”这一词而已,动静结合才是对青年人们个性真实的展现。由艺术团同学带来的吉他弹唱《知足》,则将青年们静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曲唱完让在场的所有观众体会到了如今青年的一代不仅懂得奉献同样也懂得知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合唱团带来的两首合唱《我心清澈》与《革命人永远是青年》为整场汇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汇演结束后,一位观众表示说:“演出很精彩,我想这份张扬的美也只属于青年的一代。这次的虹桥文化之秋,我真的收获到了很多。”(李琳枫)

 

第十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在我校举行

 

第十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于11月15在我校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3个省份的1200多名大中小学生、专业研究人员进行机器人现场大比拼。

比赛共设13个项目,包括机器人足球、灭火、摔跤、家庭协作机器人、机器人迎亲等趣味游戏。

在足球比赛中,每队设有两名机器人球员,司职前锋和门将,传统的黑白色足球也特意改进成为一个“光”球,以便机器人进行智能识别。机器人通过感应识别到球后,会“带球”向球门发起“推土机式”进攻。灭火比赛也被认为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比赛,机器人须在一个迷宫内寻找到火源,并将其扑灭。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黄心汉说,从刚开始简单地把火吹灭发展到如今有个复杂的搜索过程,在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环境里面识别火源,灭火比赛体现了一定的智能。

这个简单的变化也是机器人大赛10年来进步的缩影。10年前的第一届比赛,机器人只会按规定做一个动作――灭火。如今,机器人已经会和人们“沟通交流”,“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个个动作,甚至连开幕致辞都是由机器人担任。

虽然在许多方面离专业机器人还有不小差距,但这些学生作品却展示出了巨大潜力。据介绍,在10年间,共有20多位世界级的机器人比赛冠军是从这项赛事走出来的。

目前,机器人已经不仅能用于工业领域,如灭火等服务逐渐成为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专家表示,将来机器人会走进人们生活,提供服务。

“今后人的家庭生活里面,就像我们用电脑一样,也会用到机器人帮助我们做些家务,比如打扫卫生等。”有关专家表示。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机器人研究与应用虽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2009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发布的全球机器人统计报告显示,日本、北美、德国仍然占据机器人市场的主要份额,但中国是最具潜力的市场。(新闻办)

  

 报:上海市科教党委文明办

发:校领导、校精神文明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