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被救心存感激 今朝助人义不容辞
发布时间: 2011-12-19 浏览次数: 35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王俊迪同学,是航空运输·飞行学院2010级的学生。2011年4月28日傍晚,为救一名玩耍时不慎掉入水中的7岁儿童,他毫不犹豫的跳入河中,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事后,孩子的父母在寻找了三个小时后终于找到了见义勇为的王俊迪同学,提出给予他物质上的奖励以表谢意,但是王俊迪同学婉言谢绝了。在之后学院组织的献血活动中,他更是义无反顾地卷起了衣袖。

王俊迪同学5岁时也不慎落入水中被大学生所救,这件事在他心里播种了一片感恩的田地。他用自己勇救落水儿童的实际行动传承了5岁时救助者给予他的生命。在他心里“帮助”一词意义深远。王俊迪表示,救人和参加献血并没有多考虑什么,只是希望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到他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感恩社会。

 

 

 

事迹材料: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飞行学院2010级王俊迪同学,是一名接受准军事化管理的90后大学生。帮助他人成为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乐于助人成为了他自己人生的最佳篇章。

一、 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王俊迪勇救落水儿童

时值428日傍晚时分,几名儿童在三期宿舍门前的河边嬉戏,突然其中一名不慎失足跌入水中,当时情况十分紧急,落水儿童大声呼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大二学生王俊迪见河对面的儿童落水,并不停扑腾求救,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游过20多米的河流,抓住了落水儿童。

事发当天,天气有些凉,王俊迪下水后,他的同伴同学江雪健发现,在背着孩子游向岸边的时候,王俊迪已是疲惫万分,情况危急,江雪健连忙赶到岸边,伸脚让王俊迪一抓,随后,两人轮流将男孩拉上岸,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事后,孩子的父母得知此事,急切寻找见义勇为的王俊迪。可王俊迪救人没有留下任何信息。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幢一幢寝室楼进行询问,三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在三期56号楼的飞行学院寝室见到了孩子的救命恩人。父母心情十分激动,并提出给予王俊迪物质上的奖励以表谢意,但是王俊迪同学婉言谢绝。

事后王俊迪成了工程大同学们心中的英雄。同在飞行专业的同学朱小冬告诉记者,经过这件事,他不仅认识了王俊迪,也对自己所学的飞行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说:“未来我要当一个合格的民航飞行员,要对整架飞机的旅客负责,对每个生命负责。这件事,是对我们最好的责任教育和生命教育。”

救人当天,他浑然不顾自己身边的钱包和手机,脑海里剩下的除了救人还是救人。正如他自己所言,见义勇为也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品质,况且作为一个合格的飞行员,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社会是一个联合体,它需要每一名社会成员的竭力维护,只有相互帮助,相互为善,世界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则“90后”大学生勇于助人勇于担当的事迹,已在航空运输·飞行学院、宿舍区,乃至社会上流传,这本不是低调的王俊迪所能适应的,但是这样的褒奖,是为了弘扬一种正义和激励更多勇于出手的人。

二、我奉献,我开心,王俊迪参加无偿献血

在航空运输·飞行学院组织院内热心同学前往松江区血站献血的大军中,又出现了王俊迪同学的身影。

就在几天前,他刚刚在松江大学城三期宿舍园区和文汇路商业街之间的河流内,救起了一名落水儿童。今天他来到了松江区血站,再次伸出了自己的手献出了自己的鲜血与爱心。当被问及他今天为什么要来参与“无偿献血”的活动时,他微笑着表示,他只有一个很单纯的目的:当有一天,有病人需要用血时,他的血能够派上用场、挽救生命。

大学生学会感恩是这几年的一个热点话题。王俊迪同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当今大学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就像《爱的奉献》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当年被救心存感激 今朝救人义不容辞

 出生于1991年的王俊迪,5岁时,有一天在妈妈和奶奶的带领下去康健公园玩,因为看见大片草坪太过兴奋,王俊迪挣脱了妈妈和奶奶的手,直冲大草坪。谁知,与草坪相连的是极具迷惑性的水上“浮萍”。“扑通”,他一下子就掉进了河里。至今还记得,那是一名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出手相救。从那以后,乐善好施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种子就深埋王俊迪心中。日后,父母就常常教育他要心存感激,要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树立起长大要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也因为那场遇险,受过惊吓的王俊迪非常怕水,但爸爸妈妈觉得,男子汉一定要学会游泳,而且这也是技能。小学去报游泳班,王俊迪吓得躲进厕所,每次都被教练活捉扔入游泳池。几次三番,直到初中,王俊迪才克服恐惧,掌握了游泳的技能。对于此次凭借一技之长挽救了别人的小孩,对他们一家来说都备感欣慰。 

他的同学老师也向记者反映,王俊迪平时学习刻苦,组织纪律观念比较强,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经常做一些好人好事,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印象很好。 

飞行学院学子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已是过去,但他微笑着留给我们的那一句:“就算是一次轮回吧,我注定要做这么一件事的。”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