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红色寻根”千字文、微博文征集活动千字文组三等奖--刘英瑜
发布时间: 2011-11-18 浏览次数: 252

奉献与责任

——参观龙华烈士陵园有感 030110102 刘英瑜

    2010年11月3日,作为第49期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一员,我与全体积极分子一起参观了龙华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一进陵园的大门,一种庄严与肃穆之感油然而生。而就在此时彼刻,那里的神圣湿润了我的眼眶,模糊了眼前的世界,我想到了一种责任。也许,这种无比崇高的责任该是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发自内心的情感。就像躺在龙华烈士陵园里的那1600多名烈士们,他们投身革命洪流,献身人民解放事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重要的贡献;他们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不惜牺牲。

龙华烈士陵园原为龙华公园,1985年改名,陵园大门上的字由邓小平同志题写。龙华是目前全国保留得比较完整的革命遗址之一,陵园门前,是一个大型广场,一座丈余高的红岩巨雕傲然矗立,它以浪漫的色彩烘托出主题。广场上还有两两相对的八座花坛,四圆四方的花坛由整块花岗岩雕凿而成。陵园共分八个区域:纪念瞻仰区、碑林遗址区、烈士墓区、革命干部骨灰存放区、游憩区、就义地及地下通道等。烈士陵园的园名建筑、纪念碑、纪念馆由南至北形成整个陵园的主体。11座主题雕塑与纪念广场坐落于南北主轴线上,间以三层绿化平台、三组中心广场,错落有致。 

走进陵园,映入眼帘的是两边郁郁葱葱的松柏,它们长年地陪伴着那些烈士们。而在松柏的尽头,是江泽民同志为龙华烈士陵园题的词——“丹心碧血为人民”,也许,这几个字是对这些烈士们的精神作的最好的注脚与高度的评价,也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是由于这些烈士们无所畏惧、毫不利己的牺牲与奉献精神,“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英雄气概,才有了如今的和平与幸福。

走进龙华烈士纪念馆,低沉的音乐缓缓响起,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英雄们的壮烈的光辉事迹。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像,一幅幅描绘了战斗场面的油画,一块块刻满了英雄志气的字碑,让我油然而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澎湃激情。在整个陵园中,处处回荡着老一辈革命家的浩浩正气。

在那里,我认真地倾听讲解员的讲解,我想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我们知道他们是如何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惜牺牲的!我想知道他们该是有伟大而崇高的境界!从中,我看到了他们生命的价值。我知道了双双牺牲的革命夫妻——张权与李锡�v,我知道了很多年纪很轻就献出生命的革命者——李硕勋、王孝和、江上青、黄仁、李林等,有的甚至还不到20岁——陈虞钦,我也知道了有为了革命把女儿送人的革命者。他们那种为国为民的伟大抱负,他们为了大“家”而没有了小家,他们心里全装着别人,没有了自己,他们对死亡毫无畏惧,他们在战火中冲锋,他们把青春献给了人民。鲁迅先生曾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的,这些烈士们,他们用自己的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撑起了一片天。也许,这一点,对于生活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我们,特别是共产党员更有警示作用。

那阴森窄小的看守所,那地道中隐约的斑斑血迹,那布满弹孔的烈士遗物,以及耳边仿佛传来的铁镣碰撞声,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岁月是如何残酷地折磨着当年的烈士们。而他们毫不畏惧,坚贞不屈,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这些在党的温暖中幸福成长的这一辈青少年学习。

出陵园时,再回首“丹心碧血为人民”这几个大字,我依然肃然起敬,因此也更深刻地体会了它,一种更为复杂和沉重的感情弥漫了我的脑海,一种责任心与使命感蜂拥而来我知道,我是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这种洗礼,让我的双肩倍加沉重,因为,我知道,有一种情感叫责任;这种洗礼,让我的内心更加开阔,因为 ,我知道,有一种精神叫奉献;这种洗礼,让我的内心更加高尚,因为,我知道,我因此向党组织更向前地靠拢。

,这里的每一位烈士,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们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将像烈士前的长明火一样永远燃烧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我们作为新中国建立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应该多学习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紧紧围绕在党的旗帜下,勇敢地承担起责任,中华的振兴、祖国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开拓进取,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