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节,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张春燕老师接到了来自遥远欧洲国家瑞典的长途电话,电话中张老师曾经的学生——现在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黄江伟同学激动地说:“张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已经被录取攻读博士学位了,我终于可以实现我的梦想了!谢谢张老师您当年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听到这个消息,张老师喜悦之情易于言表。自2010年所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之后,这样的报喜电话和拜访张老师已经记不清接到了多少个。每每回想起这些同学,想起这些同学毕业几年就已经取得如此成绩,当年和同学一起通宵达旦地研究问题、没日没夜地准备比赛的辛苦这时就觉得算不了什么。
扎根学生工作 发挥所学专长
2006年张老师从长安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到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这一做就是四年。四年中,张老师并没有因为自己工科硕士毕业从事辅导员的工作而沮丧和失落,相反她总是充满活力的投入到学生工作当中,真正地为学生解决困难,做好一个引路人。张老师经常以一个学机械的学长的身份教育学生要夯实基础、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经常以曾经一个贫困生的身份告诫学生要懂得奋斗、励志。为了使学生工作更容易开展,张老师最早引入“小班主任”制度,使高年级优秀学生能将自己好的经验及时传授给低年级同学。为了使因为高考失误的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张老师鼓励他们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及早准备考取研究生。四年的时间确实不长,但对于2006届机械工程专业的同学来说,这四年是他们人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就如张老师曾经的学生,现在在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供职的王光维同学的话来讲“有了张老师四年的教诲,使我少走了弯路,使我走的更快、更稳”。
引导学生走上一条创新实践之路
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张老师时常反思:一味的说教对教育学生真的管用吗?采用怎样的方式可以真正地转变学生的学习风气呢?这时恰逢学校在学生中大力倡导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实施。于是,张老师将一些学有余力并且肯动手、肯钻研的同学组织起来申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项目。接着张老师又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机电一体化创新团队,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结合教育部、上海市开展的各类大学生科研竞赛活动,组织同学参加,并发挥自己专业所长进行指导。自2007年至今张老师先后指导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计划近30项,参与各类科研竞赛活动近70项,获得各类奖项累计百余项,申请专利四项,授权两项。自从2007年以来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取得上海赛区一二三等奖多次,2012年获全国二等奖一项。2008年7月组织学生参加“RoboCup世界杯(中型组)”进入世界八强;同年12月参加中国RoboCup大赛(中型组)比赛,获“2008年RoboCUP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型组)”季军,并获技术挑战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10年指导的“温控节能饮水机”获“上汽教育杯”一等奖;“基于爬线机构的避难机器人”获第四届全国机械创新大赛上海赛区三等奖;指导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首届工程实训比赛”获一等奖;三维建模比赛获“全国三位数字建模大赛上海赛区”特等奖一项,一二三等奖多个奖项,同年11月全国现场总决赛获全国二等奖。2011年1月指导的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上海赛区” 二等奖;6月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全国一等奖;7月指导 “弗兰克88mm高射炮”等10副作品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上海赛区特等一项、一等两项、二等四项、三等两项,并在现场总决赛中获全国三等奖一项;8月指导的“室内照明灯红外自控开关装置”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三等奖;9月指导数学建模比赛获上海赛区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全国二等奖一项。2011年年底,在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中,以学院创新工作室为基础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共申请创新项目7项,参与学生数共计29人。
2012年至今在原有的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参加了“2012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入围“2012年上汽教育杯”一项,积极备赛“2012年全国节能减排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及“第二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参赛学生数涉及30余人。
通过创新活动项目,一些同学在本科期间就发表了论文或获得了专利授权,大大提高了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大赛,使同学真正将所学知识及早地用于实际,不断地探寻未知领域。通过近几年众多的科研活动的开展,使机械工程学院的学风大为转变,学院已形成“教师全身心投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和钻研”的良好教风和学风。
辛劳付出 终有收获
机械工程学院始终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作为学院的立院之本,在有限的条件里尽最大可能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大学生科创大赛。张老师几年的学生科研指导经验告诉我们,指导学生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础,更要有与学生为友共同进取的激情。记得在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备赛阶段,张老师和学院其他领导老师一起陪着学生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有时为了验证一个方案经常加班到夜里三四点钟,那时张老师家里尚有不到两岁的孩子需要她的照顾。但为了参赛的创新作品能够早日诞生,张老师经常辗转几个小时的公车和学生一起到工厂里监督加工。每一项成绩背后都是一段说不完的辛酸感受。让张老师感到欣慰的不是大赛获奖或是项目得到好评,而是学生通过参加科研活动真正得到了能力的提高和飞跃,走出校门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据统计,近几年参与科研活动的同学毕业后有80%以上进入到机电行业较有知名度的外资或中资公司,其中不乏西门子、博世、上汽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另有约20%进入到全国及世界知名学府进行深造。这些毕业的学生经常通过各种方式报告着自己良好的发展前景。
如今,张老师正在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与新一批学生共同研究新的科研课题,相信在机电一体化创新团队的支撑下、在党员导师计划不断推进的进程中,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们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结出创新人才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