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教授,男,现年43岁、汉族,博士研究生学历,上海市第五届教学名师、上海领军人才“地方队”后备人选、上海市曙光学者。1988年参加工作,现任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参加工作23年来,长期奋斗在教学及科研第一线,细致、严谨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从不懈怠、兢兢业业、不断创造优异的成绩,体现出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品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现将其先进事迹介绍如下。
一、信念坚定,律己育人
吴忠同志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关注政治新闻,了解国内外热点问题,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政治素质较好。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同不良社会风气和腐败行为做坚决斗争。
吴忠同志在学校工作中,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积极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注重师德,学识渊博,学风严谨,一丝不苟,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己任,为学生治学、处事、为人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二、潜心教学,精益求精
近五年来,吴忠同志每学年承担《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达360学时以上,研究生教学任务240学时以上,每年指导研究生多名。在教学中,坚持将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采取高效、务实的对策措施,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对待教学认真严谨,谦虚谨慎,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而且对所负责的院系和实验室的年轻老师也高标准、严要求,共同探讨教学难关。
在教学实际工作中,严把备课关、教学关、批改作业关等实务工作中,不断要求自己及年轻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提炼教学思路;在教育教学方面辛勤耕耘,坚持在信息管理和社会保障这两个研究方向以及二者有效结合上作了长期、认真地研究,对信息管理领域最新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的实际应用以及上海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营和预警软件开发等进行了紧密地跟踪研究,并取得较大成绩。近年来共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5项(2009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05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奖2项,市级精品课程3项(2006年,《系统工程》、《运筹学》;2010年,《物流信息技术》),校级精品课程4项。并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获得2009年社会保障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及2010年上海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称号。并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和《物流信息技术》教材两本,同时参与四本教材的主要编写工作。
三、科研创新,优化梯队
吴忠同志在科研工作中勤奋严谨。近五年来,共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累计八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累计获得各种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六项,分别是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两项、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同时,出版一本著作《社会保险基金预警预报系统开发研究》,并发表高水平论文四十余篇。
吴忠同志作为学科带头人和主要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在学科研究方面积极探索,非常注重学科建设。他所带领的团队近年先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省部课题1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结合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围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社会保障、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工程学科等三个重点学科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建设工作。自2006年以来,团队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申请和完成科研经费194.5万元。
在团队建设中,注重梯队成员层次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内涵建设,促进成员合理流动,更新组合,实现新老成长更替的动态性,保证骨干力量相对稳定;积极推荐学科梯队中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内外进修。邀请市社保局、松江区政府及兄弟院校专家指导研究基地建设;先后支持4名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并选送3名优秀青年教师分别进入瑞典西部大学、美国哥伦布国立大学等国外高校进行学习交流;组织学科部分成员赴南京、厦门、西安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多次。
针对学院青年教师多的特点,吴忠教授花费大量精力带教、培养青年教师。新教师刚进入新的教学研究领域,往往会比较茫然。在这个阶段,老教师的带教就显得十分重要。吴忠教授在思想工作、教学和科研上对青年教师躬身指导,让这些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工作环境、快速融入学校的科研工作。吴忠教授近年来带教的两位学院新进青年教师目前都成长成为学校骨干教师和中坚力量。
总之,吴忠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时刻以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己任,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不断提炼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创新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自信、阳光的个人品质;不断拓展科研领域、优化科研梯队,逐步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创新管理思路,构建和谐、高效的管理团队,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为工作宗旨,实现学院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