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二、发展思路
三、工作目标
四 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组成强大的学科团队
(二)明确研究方向
(三)确定建设内容
根据“085知识创新工程”的要求,“现代载运工具(车辆)运用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的建设。
1.人才队伍建设
(1)拟从国外引进1~2名具有国外汽车专业博士学位的优秀的领军人物。
(2)引进一定数量的教授、博士,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现有学科梯队;通过给予一定数额的科研启动基金的方式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以充实和壮大科学梯队,为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
(3)利用和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合作办学的机会,有计划的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去国外攻读博士学位;自主学术骨干到国外著名高等院校做访问学者,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4)再培养选拔2~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硕士生导师。
(5)录用4~5名汽车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充实学科团队。
(6)安排2名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2.研究基地建设
为配合现代载运工具检测技术与设备研究、现代载运工具发动机节能与排放研究、现代载运工具机电液控制技术研究三个研究方向进行相应的科研工作开展;计划购买的设备和仪器有“实际条件下汽车操稳性和驾驶行为特征试验系统”所需的车载驾驶员状态和交通环境图像捕捉采集设备、车载动态车辆间距采集设备以及相关软件;车辆动力学研究所需要的多柔体动力学分析软件;“现代载运工具检测技术与设备研究”所需的声学传感器及其它周边设备;“对降低柴油机NOX选择催化还原控制模型进行研究”所需的柴油机试验测试系统、柴油机烟度测试、基于实时半实物仿真技术的控制系统开发及测试的工作平台、发动机排气分析设备。
3.科学研究
(1)完成纵横向科研经费100万元以上。
(2)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以上,被三大检索收录3篇以上。
(3)申请国家专利5项以上,其中2项为发明专利。
(4)积极参加与学科相关的国际会议,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篇。
(5)努力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争取零的突破。
(6)积极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4.产学研合作建设
本学科进一步支持以下产学研合作项目:
(1)与企业合作,进行汽油机代用燃料分析实验。
(2)与企业和高校合作,进行“863”子项目“车身零件工程化设计模板开发”。
(3)与企业合作,进行无铅汽油和乙醇汽油混用后电控汽车故障判断和维修的研究。
(4)与企业合作,进行消防车智能油门控制系统研究。
(5)与企业合作,进行江淮AT4速自动变速器零部件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
(6)结合松江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合作,进行松江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7)与企业合作,进行车用汽油与乙醇汽油混用致发动机故障的机理及免拆卸维修工艺的研究。
(8)与企业合作,进行电控SC9DF国4型重型商用车用柴油机开发。
(五)管理工作
“现代载运工具(车辆)运用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严格遵循“085知识创新工程”的要求,制定了完整的管理办法,保证学科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1)设立学科建设管理机制,保证正常运行
设立085重点学科建设负责人,由杨国平教授担任,负责085重点学科建设的工作;设立085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秘书,由杨亚莉老师担任,协助完成085项目的日常工作。
2)制定085项目细则,完成相关文件编写
3)完成13项085工程子项目评审和管理工作
根据学科建设2009年发展规划,设立13项085工程子项目,组织学院相关教师完成项目申报书的撰写、评审。按照项目实施规范,完成了这13个子项目的立项工作。根据学科建设的要求,推动各个子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子项目的实施效果,注重子项目间的协调发展,保证项目经费的有效利用,推动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
4) 注重与学院工作的融合,推动085工程的发展
在085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学院工作的融合。以学科建设为契机,将085项目建设内容融入到学院的日常工作中,借助学院的力量不断推动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促进学院的发展,实现学科发展和学院发展的双赢。
五、突破性成果
(一)科学研究
1.车辆噪声心理声学评价技术研究(王岩松)
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1)基于听觉感知的非平稳车辆噪声声品质智能评价方法研究, 10万元。
2)多层结构消声装置作用机理及声学性能混合预测方法研究,60万元。
已获市科委地方院校能力建设项目1项:中重型柴油机国 IV排放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80 万元。
2.车用交变液压振动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研究(杨国平)
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智能液压冲击器若干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26万元;
已获安徽惊天液压智控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项目1项:液压破碎锤性能试验台的研制 ,30万元.
3.金属薄板零件装配偏差传递机理研究及装配工艺多阶段优化(邢彦锋)
已经获得1项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8万元;
4.柴油机机内燃烧与后处理控制耦合优化研究(陈凌珊)
已经获得上海市科委部分院校计划项目,120万元;
5.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知识产权战略和策略研究(陈力华)
已经获得普陀区长征镇合作项目,20万元;
(二)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首次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
2011年1月6日上午,由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及其仪器与测量学会(IMS)发起,中国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主办,香港智能计算技术与自动化研究所、湖南科技大学、美国InfoBeyond科技公司等协办,长沙理工大学承办的“2011年检测技术与机电自动化国际会议” 隆重举行。受邀参加本次会议的人数达228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共有58名教师的论文被收录到了ICMTMA2011论文集,并全部被EI收录。
2011年检测技术与机电自动化国际会议会场
六、建设成效
1.人才队伍建设
(1)已从国外引进1名具有国外汽车专业博士学位的优秀的领军人物(王岩松)。
(2)已引进4名汽车专业博士和1名教师级高工。
(3)已送一名教师到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施嘉仁)。
(4)已培养选拔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硕士生导师。
(5)已录用5名汽车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充实学科团队。
(6)已安排6名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2.科学研究
1)已完成纵横向科研经费779万元以上。
2)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4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被IE收录48篇。
3)已授权或申请国家专利3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专利4项,申请发明专利21项、实用专利5项,授权软件注册登记1项。
4)已主办和协办国际学术会议各1次,并积极参加与学科相关的国际会议,国际会议论文21篇,国外期刊发表2篇。
5)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
6)085项目设立13项重点推进的科研项目,并全部超额完成任务。
7)已出版著作9部。
8)已经邀请5名校外专家来校讲学。
3. 教学建设
在建设期,项目团队完成教学建设项目有:
(1)开展教学建设项目 22 项,申报国家级精品课 1 门、建成市级精品课 1 门、建设校级精品课 2 门。
(2)新编教材立项 5 项,撰写和出版教材或专著 6 本。
(3)车辆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4)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开展了教育部“工程教育质量认证”。
(5)成立了汽车服务与营销系,加强汽车服务工程和汽车营销两个专业的建设。
(6)中美合作教育取得了新进展,送2名教师、16名学生赴美进行2011年毕业设计。
(7)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学生 210 名,新立项创新计划项目 16项;新开实验项目4 项。
(8)组织 3 个队参加Honda杯比赛,获上海赛区第二名,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FSAE和数学建模竞赛,取得良好成绩。
(9)毕业设计专业相符率100%,实际类课题占85%,获校优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3 项。
4.研究基地建设
(1)已购买的设备和仪器有“车载驾驶员状态和交通环境图像捕捉采集设备” (钱宇彬)。
(2)已购买买车辆动力学研究所需要的多柔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吴伟蔚)。
(3)已购买基于实时半实物仿真技术的控制系统开发及测试的工作平台(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和PULSE系统信号调理配件等)(吴伟蔚)。
(4)已报设备处待购买声学测量以及声强测量设备(环境噪声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和恒流电源信号放大器等)(王岩松)。
(5)已购买车用机电液系统开发及测试仪器(杨国平)。
5.产学研合作建设
(1)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上海交运(集团)公司产学研合作协议。
(2)与企业合作,进行汽油机代用燃料分析试验。
(3)与企业和高校合作,进行“863”子项目“车身零件工程化设计模版开发”。
(4)与企业合作,进行无铅汽油和乙醇汽油混用后电控汽车故障判断和维修的研究。
(5)与企业合作,进行消防车智能油门控制系统研究。
(6)与企业合作,进行江淮AT4速自动变速器零部件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
(7)结合松江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合作,进行松江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综上所述,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已具备较大学科优势,学科团队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在建设期突破性地获得了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64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48篇),申请或授权国家专利31项,出版专业著作9部,完成了多项省部级和委办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并与上海地区重大汽车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完成了一批企业技术攻关和服务项目,促进了教育高地、教学团队的建设,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通过本建设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改善该学科的科研和教学条件,提高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对提升学科内涵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10月18日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组织专家组对“上海高校知识创新工程(085工程)项目——现代载运工具(车辆)运用工程”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为“上海高校知识创新工程(085工程)项目——现代载运工具(车辆)运用工程”基础扎实、特色明显、目标明确,符合地方和学校的发展战略,论文、专利、专著等指标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成绩显著,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七、项目验收
汽车工程学院知识创新工程(085工程)“现代载运工具(车辆)运用工程”建设主要目标是: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坚持“扶需、扶特、扶强”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汽车工程学院科研水平不高,09年以前从来没有拿到过国家级项目的现状,经过学院领导研究决定重点支持学院教师科研创新,要求通过本项目建设提高本学院科研实力,争取获得国家级项目。
建设项目基本涵盖了现代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的各个方面,秉承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传统和“海陆空”发展的战略,并与国内同类高校形成错位互补的格局。开展先进的现代载运工具检测技术、发动机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和现代载运工具控制技术与策略研究为切入点,以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科研院所为依托,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加强对现代载运工具(车辆)领域内的应用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突出学科的应用性、集成性、系统性,进一步丰富学科研究方向,促进入才培养,加强学科基地建设,提升学科的内涵和特色。
上海高校知识创新工程“085知识创新工程”建设项目——“现代载运工具(车辆)运用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现代载运工具(车辆)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技术研究为切入点,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契机,针对先进的现代载运工具检测技术、发动机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和现代载运工具控制技术与策略开展科学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