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推进创新实践教育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发布时间: 2010-08-18 浏览次数: 389

推进创新实践教育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教务处特色项目的建设

(2010年9月)

一、 项目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人才。高校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

我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一贯重视实践教学和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务处积极研究和推进创新实践教育,组织开展各类学科竞赛,自2007年起每年组织市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结题工作,积累了工作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成绩斐然。

当前,学校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摆在了突出位置。加强创新教育资源和体系的建设,使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增强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 工作思路

近年来,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目前大学生创新活动大多仍是在“点状”地开展,大学生参与面、受益面不够广,对创新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还应大力建设多层次、多样化的创新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并在创新实践的目的、方式、手段、环境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造,促进创新实践与大学教育教学的融会贯通,形成创新实践教育的完整平台体系

特色项目的工作目标

培养大学生突出的创新精神、卓越的实践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特色项目的三个重点

1. 加强创新教育资源建设;

2. 构建开放性创新实践平台;

3. 加强与相关处室的协动、协调,共同为创新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三、 实施特色项目的工作措施

1. 丰富教育资源,拓宽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为原则,加强大学生创新学分的管理,加强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的意识,倡导大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建设创新性实验课程、创新实验项目,开展创新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论坛等创新教育,建设多层次、多样化的创新实践教育资源,通过选修课、自选实验项目、申请立项、专项竞赛等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

2.开拓创新,推进创新实验项目向全校开放

2009年,22项创新实验项目建设完成,各项目各自采用不同方式实施教学,或纳入常规实验教学,或教师自带本专业少数学生开展课外教学,因而各项目受益面的宽窄、实施程度的深浅差距较大,跨学院的学生无法修读。为使更多对实验研究、对实验创新有兴趣的学生能够选修,2010年,教务处研究和拟定了《创新实验项目开放式教学实施办法(试行)》,加快推进创新实验项目向全校学生开放。

3.开展校级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激发大学生对工程实践的浓厚兴趣

2010年,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教务处主办开展了首届校级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成立了竞赛组织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设计了以综合性为重点、注重创新性的竞赛题目,来自7个学院的12支参赛队同台竞技,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主动实践和勇于创新的校园氛围。

4.建设大学生创新工作室,为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平台

积极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开放式平台。2010年,建设了机器人创新工作室、电工电子创新工作室等15个大学生创新工作室,面向大学生各类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开放。工作室在时间空间、实践内容、设备资源、实践指导等方面进行开放式运行管理。拟定了《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编印了《大学生创新工作室运行情况记录册》。

5.建设信息化平台,推进资源开放力度

建设创新实验项目预约系统,使全校学生均可在网上浏览创新实验项目的简况和视频,进行申请预约,教师可在网上进行受理和批准、管理成绩。该项工作的实施将实现创新实验项目的真正、全面开放。

建设工程实训以项目为单位的选课系统,改革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实习实验内容的方式,使全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在网上选修实习实验项目,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项目的空间。

6.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作战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作战意识和能力。例如与资产保障处联合组织开展创新工作室的申请、建设工作,与人事处、资产保障处共同研讨和制定全年实验室队伍培训工作方案,与工程实训中心共同举办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各部门共同出谋划策、互相协助,提高了工作水平和效果。

四、 主要成效

1. 典型成效:

创新实践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实,开放力度加大,获得了学校领导、学院、其他处室的大力支持,管理到位、有序。师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捷报频传;创新项目即将以网上申请预约的办法向全校学生开放;创新工作室建设基本完成,其完全开放式管理模式,将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自己的工作室;首届校级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圆满完成,并引起了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单位、华东工程训练协会的关注。

2. 思考与总结: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体规划,从创新教育资源建设、平台建设、规章制度、保障机制等多方面加强建设与改革。教务处以创新发展的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实效。但很多工作还处于初步实践阶段,难免存在不足,仍需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深入思考,坚持不懈,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加强培养平台体系的研究和探索,为学校培养优秀工程师的育人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 学生感言

机械工程学院任红旭同学在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开幕式上的发言节选:

“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参赛同学向给予我们竞赛舞台的学校、向几十个日日夜夜以来陪伴我们的指导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自我、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宽阔平台,让我们可以探寻创新真谛、领略实践魅力。

正是这样的一场竞赛,鞭策着我们在短时间吸收了更多的知识,搭建了平台让我们得以提升能力、展示才华。在每一次学习,每一次训练中收获的知识都会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更加灿烂。

我们的工程大,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是文化的走廊,是师生的乐府,更是人才的摇篮!鲜活的课程与思想,创造的冲动与执着,不倦的探寻与思考,我们我们在工程大美丽的校园里,学习和成长,成为未来卓越的工程师是我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