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体育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 2013-09-25 浏览次数: 45

项目设计方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通过多年的阳光体育工作探索,在学校阳光体育和体教文教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项目的前期基础和优势

  学校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常年设立早操和下午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并初步形成“多形式、多项目、严要求”的局面,注重学生课外锻炼的效果,很好培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全校性运动会,积极参加松江大学城两年一届的园区运动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在阳光体育方面,积极响应市教委健康促进工程的相关要求,每年积极参加上海市组织的阳光大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此为平台,依托体育部,充分依托各个学院,积极打造学校阳光体育联赛,以赛事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吸引全校超过50%的学生每年都参与各个层级和级别的体育赛事,在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学生体育社团方面和课余体育俱乐部建设方面,学校与学生处及团委联手,制定了参与社团的相关政策,确保每位学生在大一和大二两年期间至少参加两个社团,体育部门通过委派专业教师对体育社团进行指导,并配合体育部进行全校阳光体育赛事的举办,从而进行全校体育特长学生的选拔,进而吸引其进入课余体育俱乐部进行业余训练,并已初步形成良性的选拔培养机制,营造了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

在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具备教育部批准的足球和篮球两个高水平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文化氛围营造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以两个高水平运动队为抓手,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或协办了多项体育赛事,对学生群体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总之,在群体工作中,基于现有的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充分凝炼我校在实施体教文教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之学校地处松江大学城,可以充分整合兄弟院校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方面的资源,充分发挥高水平运动队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将推动我校体教和文教结合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2.项目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战略

2.1指导思想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课题研究本着“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C2007-7)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O2020) (沪委发C201O-5)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具体要求,倡导”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期望通过落实阳光体育推进学校体教文教相结合行动计划,切实提高学校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并推动体教结合工作取得突破。

2.2 实施战略

2.2.1坚定不移落实阳光体育行动计划,充分整合校内外、课内外各种资源,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现行的学校阳光体育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继续贯彻执行好早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并对锻炼的形式、内容、方法进行创新,探索课余体育锻炼新模式。

2.2.2 以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为平台,充分整合各种有利资源,打造学校品牌赛事,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的积极性,对学校阳光体育赛事活动进行整体设计,创新学校品牌赛事的运作模式,使阳光体育面向全校学生广泛深入开展,着力打造成“市——区——校”三位一体的阳光体育赛事新模式。

2.2.3 继续完善学校体育社团和课余体育俱乐部建设,合理调动学校各部门、学院的积极性,多向联动,探索合理的运作模式,使其更好的发挥在学生阳光体育方面的示范效应,凝炼项目,深化改革,打造品牌社团,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2.2.4 继续体教结合,结合学校已有的基础,以学校高水平运动项目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高水平运动队在学校健康促进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并就相关互动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

3.项目的实施目标和意义

3.1项目实施目标

l  深化化体教结合,每年定期举办具有校本特色的多层级、多形式学生运动会,以群体操表演为抓手,实现教学内容与群体比赛的良性互动,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保证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锻炼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群体活动的积极性和水平。

l  认真落实实施健康促进工程的相关要求,积极参与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联赛,并通过实施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打造形成学校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四项品牌赛事,并形成良好的运作模式,依托学校,整合松江大学园区资源,通过探索、共建,打造形成在大学园区有较大影响力的2项体育赛事,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的校园群体活动格局,配合市教委,真正形成“市——区——校”三位一体的阳光体育赛事新模式,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锻炼习惯。

l  不断强化体育社团和课余体育俱乐部建设,保证100%的学生能参加学校体育社团,在全校打造3——4个品牌社团,并依托松江大学园区其他兄弟院校资源,与其社团进行互动整合,打造形成松江大学园区至少2个星级社团,努力建设1个上海市星级体育社团,不断巩固学校课余体育俱乐部的成果,探索其良好的运作模式,发挥其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辐射效应。

l  根据市教委相关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建设联盟的相关部署,继续完善足球联盟体系建设,以高水平足球队为引领,着力构建区域运作新模式,并带动学校高水平篮球项目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并力争在招生、教练员选聘、运动队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

3.2项目研究意义

本研究项目立足我校实施阳光体育及体教结合的现状,所进行的项目构思,顺应了学校新一轮的发展方向,很好体现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本着“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契合了国家和上海市相关体育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促使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产生质的飞跃,推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改革和发展,更广泛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有利于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的校园群体活动格局,真正形成“市——区——校”三位一体的阳光体育赛事新模式,很好促进体育社团和课余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有效提升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

4.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

4.1立足学校基础,加强项目实施策略的学理性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阳光体育的政策和实践的分析,立足我校实际,详细、科学制定实施学校阳光体育的具体策略和步骤,把握相关研究的最新动向,对其实施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可行性进行学理性分析。

4.2 做好前期调研、访谈工作,对项目实施的策略进行科学修正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在推进阳光体育,开展体教结合工作较好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了解,对其形成的良好的运作模式、管理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制约我校在实施阳光体育,推进体教结合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进而对前期形成的操作策略做出进一步修正。

4.3每年定期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

根据项目的实施策略,学校每年将定期举办具有校本特色的多层级、多形式学生运动会,积极参与并组织好松江大学园区运动会,以群体操表演为抓手,加强体育课程改革,在保证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锻炼技能基础上,一年级同学进行健美操项目的学习,并以此组织全校健美操项目选拔和表演,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健美操表演团队,推动群体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4.4 以上海市阳光大联赛为平台,切实推进学校阳光体育工作

在上海市级联赛活动引领下,学校将积极参加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并以此为平台,充分整合学校内部有效资源,积极开展学校各类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并通过认真筹划,打造形成学校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四项品牌赛事,并形成良好的运作模式,构建“市、区、学校”三级既相互连贯、逐级提升,又相对独立,独具特色的阳光体育大联赛,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覆盖全体学生,并成为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催化剂”。

4.5 凝炼项目,凝聚特色,不断加强体育社团和课余体育俱乐部建设

积极响应市教委实施的“2+1”文体工程的相关要求。对体育类社团项目进行凝炼,不断加强类型多样的体育社团建设,努力建设1个上海市星级体育社团。在阳光联赛及体育类社团良好运作的基础上,坚强学校课余体育俱乐部建设,完善其运作模式,成立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业余运动队,发挥其对学生阳光体育锻炼的辐射效应。

5.项目实施组织和进度安排

l  201310月——201212月,学校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成立项目组,确定团队成员,明确任务,提出要求,同时,立足我校实际,制定项目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和策略, 并对策略实施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可行性进行学理性分析。

l  20141月项目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专家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结合相关政策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对制约我校实施阳光体育,推进体教结合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对前期形成的操作策略做出进一步修正。

l  20142月——5月,成立阳光联赛推进委员会,在上海市级联赛活动引领下,依托学校各部门认真筹划学校各项阳光体育联赛,同时以体育部为引领,依托团委和学生处,完成体育社团和课余体育俱乐部建设的预案。

l  20146月——20149月, 在前期基础上,继续深化对体教结合区域联盟的共建方式、运作模式以及对健康促进和阳光体育的引领作用的研究,提出可操作性强、具有建设性的方案。

l  201410月,完成项目研究报告,对本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系统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