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组织部——党员导师计划立足教书育人,先锋引领行动推进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13-09-25 浏览次数: 217

 

党员导师计划立足教书育人,先锋引领行动推进文化建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员导师计划项目

概述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风、教风和校风的核心与重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有一支队伍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这就是大学校园里的党员教师队伍。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承担着精神层面的引领人、制度层面的践行者和环境层面的守护神等重要角色。

2010年以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党员导师计划”为平台充分发挥党员教授、党员专家和党员干部的政治优势、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以传帮带教的方式,开展党内关怀与激励,帮助影响青年党员教师、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引领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更多的党员教师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为学校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做出发挥了一定作用。

项目的工作目标与思路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肩负着推动文化实践、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历史使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素养水平较高的群体,教师党员在校园文化精神层面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教师党员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引领者”、“激励者”和“呵护者”,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不断完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了进一步发挥党员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以“党员导师计划”项目为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党员教授、党员专家根据自身的特长,积极推进党员教师与青年党员教师、大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不断启迪、引导、帮助青年党员教师、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政治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在业务上帮助青年党员教师提升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能力,学习上帮助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在社会实践上帮助青年党员教师增强社会服务、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才,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氛围。

项目的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加盟制激发积极性。每年校党委统一组织计划的申报、审核和年检。申报前,学校党委发布党员导师计划的申报指南,确立加盟准入的基本条件;申报时,凡是达到准入条件的项目,经审核均可加入“党员导师计划”,举行仪式,予以冠名授牌,并给予一定经费资助。学院二级党委、党总支成立导师资格认定小组,从思想理论、科研教学、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确定以教师党员为主体、优秀的研究生党员、高年级本科生党员、产学研合作单位的党员劳模为补充的党员导师。在加盟制的推动下,各学院党支部热情高涨,纷纷申请“党员导师计划”项目,目前全校已有16个项目立项实施,一改以前支部申报学校党建项目积极性不高的局面。

(二)年检制保证规范性。为确保党员导师质量,“党员导师计划”采用年检制,每年6月由学校组织年度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党员导师计划实施开展的实际情况、总结报告、综合评议以及有关的支撑材料等。年检未通过的项目须进行整改,无改进的予以摘牌;校党委还采用“党员导师沙龙”的形式促进支部书记相互启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党员导师计划”有序推进。

(三)带教制增强实效性。在党员导师计划实行的过程中,学校各党支部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激发自身优势,发挥“党员导师”传帮带的作用。比如:离退休支部的老同志以关工委为载体,担当党建组织员导师,通过“三个一”活动,即进行一次谈话,参加一次例会、指导一项工作,帮助组织员提高党务工作能力,推进党建工作上水平;基础教学学院教工党支部推出“新生党员导师”项目,指导、帮助高中入党的新生党员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学习和生活;体育教学部教工党支部和校团委支部联合开展“体育社团党员导师”项目,将党建工作渗透到学校最活跃的社团中去,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高质量的社团活动向党组织靠拢。

(四)沙龙制增添活泼性。“党员导师沙龙”是一种小型的、气氛相对轻松的党建工作论坛,旨在整合“党员导师计划”中各项目之间、党员导师和结对党员之间的资源,打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之间良性互动的平台,形成一个智慧共享、理念共享、价值共享的党建工作的思想盛宴。“党员导师沙龙”每两月举行一次,邀请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员导师、结对党员参加。沙龙现场,大家可以互动,论坛后提供茶点,让大家自由交谈;“党员导师沙龙”的流程主要有:主题演讲、沙龙讨论和现场互动和交流茶会。主题演讲邀请2-3名嘉宾来做,沙龙讨论和现场互动要做到形式轻松,深化议题。交流茶会上,大家轻松交谈,探讨工作,在头脑风暴中碰撞出火花,推进了“党员导师计划”的开展。

工作成效及取得的经验

“党员导师计划”一经推出,各基层党组织就纷纷响应,踊跃申报,积极推动,成效逐步显现。

(一)激发基层党组织的首创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的创新源泉。

党员导师计划鼓励各学院一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点,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立项、申报和评审,极大地调动了各学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党员的首创性,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源泉注入源源不断的清泉。如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积极实施“学生科创党员导师”项目,通过党员教师的政治素养、人格魅力、学术能力全面影响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先锋模范和科创精英。体育教学部党总支在学校最活跃的细胞——体育社团中设立“学生体育社团党员导师”,充分发挥党员教师言传身教,引领成才的作用,引导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服务广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提高了支部建设的有效性,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

在党员导师计划项目实施的三年以来,校党委每年设置一个主题,积极探索创新高校党建工作载体,推行“党员导师计划”,将所有党支部放在统一平台上建设,在公开、透明的交流和互动中,提高学校党支部建设的有效性。在“党员导师计划”项目的推进中,一方面加强了基层党支部建设,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使得党员教师更加直接地联系服务群众,把直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党组织的核心任务,使校园建设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要求,营造了富有时代气息和实际成效的社会主义大学校园文化。

(三)增强了党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的凝聚力,增强了校园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党员导师计划实施的活动中,广大党员积极参与,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的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如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在党员导师计划项目的基础上拓展“全程导师制”,使得大一新生在入校之初,便从党组织的关怀中感受到我校互帮爱、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党员导师计划项目的实施让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奉献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导师成了校园里的“明星”,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深切感受到党员导师的“可亲、可敬、可学”,激发了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学先进、比先进、赶超先进的积极性,增强了党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的凝聚力,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党员导师计划”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人民网、上海基层党建网、《上海市教卫党委组工信息》等媒体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