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下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市嘉定区浏岛度假村顺利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主办,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协办,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运营管理专业的全体教师以及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第三运营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第四运营有限公司等上海地铁相关运营单位各职能部门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出席此次研讨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汪泓、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邵伟中、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主任叶华平、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张凌翔、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雯、上海地铁第三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幸平、上海地铁第四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建和副总经理殷峻及各个运营单位主管行车和客运的部门领导、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鲁嘉华、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院长柴晓冬、学院党总支书记缪行外、学院理事会秘书长徐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建华、运营管理系主任邱薇华。研讨会由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刘志钢主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院长柴晓冬对上海地铁方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柴晓冬院长就学院绩效工资改革后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动向变化、在轨道交通大发展下的学院招生情况变化、学院专业布局、学院国家级及上海市级重点项目的获批、工程硕士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批准、国家与地方共建轨道交通试验线进展、实验室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等内容一一做了介绍,希望校企双方在学院整体发展大背景下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出谋划策,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更上层楼,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刘志钢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现状与发展规划。刘志钢副院长利用一张张醒目的图表和鲜活的照片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构成的占总学时数28.4%比重的实践教学环节构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梯队建设、科研方向等内容,分析了其中的现状和不足,并就未来的发展规划做了介绍,以求在研讨会中引发与会代表的激烈讨论,再根据校企双方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优化。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邵伟中对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校企双方的合作办学给予了肯定,代表上海申通集团对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近几年来绵绵不断地培养输送人才表示感谢,也希望与会的代表就各抒己见尤其是从运营企业方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发展出谋划策,将学院办得更好。邵伟中副总裁指出,专业的发展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积淀和完善,学校的教学要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教学、教材建设、科研、实习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与行业发展相结合,理论不能脱离实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扎实推进,不断提高,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相应的学校在教学中的知识也要不断更新,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可以与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紧密联系,从教材更新等方面按照调度、行车、客运等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对接,加强合作,开设专题讲座等等。关于科研,邵伟中副总裁强调要解决实际问题,可与上海申通地铁研究所合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深入研究,解决运营管理生产实践的问题。
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主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叶华平认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科学发展要突破原有的上海铁道大学等的课程体系,要加入由原有的单线轨道交通运营到现在和未来的网络化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知识;同时要注意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车辆与运营管理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要特别注意校园文化与运营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融合;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与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的紧密合作,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就科研而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加以研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交通运输教育高地项目负责人鲁嘉华认为在国家级特色专业、上海市教育高地等等一系列光环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要就课程体系优化、专业发展方向、毕业生就业质量、教学而产生的毕业生知识掌握效果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在“十一五”的收官和“十二五”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召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非常必要,而这时我们要从教学管理的最小单元——教学大纲入手进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大纲的修订不能仅有学院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论所学来制定,而是应当由校企双方的理论与实践的专业人士共同商定,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学大纲才更能够体现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教学研究活动要加强,集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才能更进一步优化教学,培养出高素质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鲁嘉华处长最后介绍了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背景和学校作为首批试点的专业建设情况,希望上海地铁作为运营企业能够给予广泛支持,搭建为其一年以上的企业教育平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自由发言阶段,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献言献策。上海地铁第四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峻谈到,要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夯实牢固,教育学生安心踏实的学习和工作作风;同时支出专业实习尽可能实现日常化,较之集中实习而言,日常化的实习效果会更好。上海地铁第三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幸平谈到,要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热点问题,比如上海地铁二号线7.5事故中的车辆与车站联控问题等,同时要结合实际的郊区线路等研究如何在线路规划设计中解决客流量的提高问题。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雯提出因为专业教师与运营企业一线员工各有侧重和优势,最好对于课程理论部分由学院专业教师讲授而关键部分的实践基础知识由地铁企业员工来讲授;上海地铁九号线大学城站的自管站进一步优化,实现其教学方面的价值,培养学生职业人的素养和观念;增设公共关系、人际关系课程,通过一系列真实的地铁运营投诉事件真实场景模拟,来培养学生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关于科研可以校企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如十号线无人驾驶模式的运营管理研究等等。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张凌翔提出校企合作发展中,还要特别突出“联动长三角”的观念;科研方面加强校企合作,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运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以根据实践需要采用差别化的培养方案;课题研究要关注社会热点,比如地铁限流、复合交通、公交一体化等问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汪泓校长做了总结讲话,对于上海地铁方在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过程中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汪泓校长指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应当以校企双方专业队伍的对口密切配合、系统地优化课程体系,采用引进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从自身需要、社会需要和国家需要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小学时授课方式,理论由学校专业教师来讲授,而实践性强的部分由企业专家来讲授或者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这样可以优化教学效果;毕业论文也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由企业员工就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研究,而学校教师协助完成学校相关的日常工作,增强学生毕业论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汪泓校长希望专业多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他们在曾经的学和现在的工作中有哪些差距,哪些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完善的,由此来提高;关于培养计划的修订过程中,注意增加团队精神、人际沟通、领导艺术等方面的人文课程,因为人文精神和人际沟通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汪泓校长提出采用卓越工程师“3+1”培养模式,细化一年企业实习学习的经历,实现专业科学发展。除了强调教师队伍梯队建设的合理化,在科研上发挥团队合作优势,科研方面,汪泓校长同时指出要从小题目入手来做,坚持不懈,通过过硬的科研作风,实现科研上水平,从而实现科研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高。汪泓校长最后强调,要抓住校企合作的优势,不断努力并进一步发展优化,实现从产学合作到产学研合作的坚实迈进,培养和造就出更多更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