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原文明校园创建  教学科研

4-14-44:落实以教学为中心,有资源配置、质量监控、工作评价和教学事故处理等制度保障,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达到90%以上。

学校实施“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通过团队建设促进教授治学, 通过教授治学不断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让“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扎根实地, 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师资力量、资源配置和工作评价符合以教学为中心的要求,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达到100%。学校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依据,不断健全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全过程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事故处理机制。

一、师资概况

学校有专任教师1293人,外聘教师285人,折合教师数1436人。生师比见下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生师比情况

职称结构较为合理,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数的41.53%,见下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师资学历水平不断提升,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数84.69%,见下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博士学位师资占专任教师数45.86%,见下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专任教师学位结构

二、教授坚持为普通本科生授课

学校长期坚持激励教授为本科生授课:16个教学部门中,9个部门正教授上课比例为100%;全校正教授平均授课比例为95.4%(见图)。除出国访学或病假的教授外,在校教授全都参与教学活动,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达到100%。

各院(/中心)正教授授课比

各教学部门正教授主讲课程门次占该部门开课总门次之比见图。

(/中心)正教授授课门次占开课总门次比

各教学部门正教授主讲课程学分占该部门开课总学分之比见图。

各院(/中心)正教授授课学分占开课总学分比

学校教授长期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开课,结合“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团队中带教青年教师的作用。

学校开展“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试点以来,通过团队建设,激励教师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坐班答疑制和校内自习辅导制,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增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学校143个教学团队的教师全部参与坐班答疑,为保证答疑的质量和时间,规定教授、副教授原则上平均每周累计时间不少于1天,讲师不少于2天,助教不少于4天。课后有问题,找老师答疑。学校实行教师坐班答疑制以来,得到学生充分的认可。

三、加强内部质量监控,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学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监控,除教学评估外,还形成了包括听课、督导、师生调查、教学检查等多环节构成的质量监控系统。高度重视听课评价信息,将“同行” 听课、“领导干部” 听课、“教学督 导” 听课和“学生评教”(四方评教)分数分别计入信息系统,作为课程教学质量量化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方评教”情况

早在20多年前,学校就组建了教学督导组,目前校教学督导组由22位具有 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资深专家组成。主要通过听课、检查、评选、反馈与交流 等多种方式开展工作。

教学督导专家听课:包括专题听课(如青年教师、职称晋升教师、高职称(骨干)教师所授课程,全英语(或双语)课程等)、跟踪复查听课、教学竞赛评选听课和随机听课等多种类型。

学校教学督导专家听课评分情况

教学督导专家进行的教学检查与评比:包括课程教学资料、考核资料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立题检查、中期检查、答辩预审、实践教学环节现场检查、材料 检查,校优秀教师评选,校级教学建设项目评选等。

教学督导专家的反馈与交流方式:包括听课现场专家与授课教师交流,每学期期末将专家听课意见集中向被听课教师进行书面反馈,教学督导总结会上专家向学校和教务处进行信息反馈,召开“督教相长”专家与教师面对面互动交流会 等多种方式。

为了总结教学督导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发扬优良传统,明确工作思路,去年7月9日下午,我校在长宁校区科创楼725会议室召开2017 -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学督导工作总结暨新一届教学督导聘任会。坚持施行本科教学督导制度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新一届教学督导组将结合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问题为导向,提升督导水平,持续推进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升。

会议现场

大会开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1月9日下午,校党委中心组在行政楼B301会议室举行专题学习会,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巡视员、市教育工会常务副主席、市教委人事处处长李蔚应邀就“立足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专题辅导报告及相关政策解读。校党委书记李江,党委副书记史健勇、鲁嘉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副校长姚秀平,中心组成员、中层干部、支部书记、机关科级以上干部、辅导员200余人参加了会议,鲁嘉华副书记主持会议。

李蔚处长演讲

李蔚处长首先就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从大会的突出特点、重大意义、主要精神、推进的重点任务四大方面进行了宣讲。她指出,这次大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标志着中国教育现代化进入新阶段、迈向新征程。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和把握九个“坚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等。

大会现场

李蔚处长随后结合上海教育实际,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文件、全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生态三大方面展开,具体从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等介绍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文件,从思政工作和立德树人、评选表彰活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强调了全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多点突破、创新团队建设、完善中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教师住房需求、服务需求等介绍了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生态的宝贵经验。

与会人员听完报告后表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观念,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行为规范的自觉性,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从而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健康蓬勃的发展。

开班典礼

2019年6月4日下午1点,上海市属高校上半年岗前培训的34名新进教师齐聚行政楼306,参加由人事处、教师工作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务处、科研处共同举办校本研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姚秀平,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部(处)长、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助理王明复,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刘福窑等参加了本次开班典礼,典礼由刘福窑老师主持。

开班典礼上姚秀平副校长致词,第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国家对教师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第二,希望青年教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青年教师把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本职工作做好了,道路才会越走越宽,人生才会出彩。第三,“有国才有家”,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我们要有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

刘福窑处长指出本次校本研修作为市教委岗前培训的延伸,就是希望通过深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让在座的各位青年教师早作准备,主动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学院的学科建设中,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找准专业和学校科研背景的结合点,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

王明复老师作了题为《未来教师职业的思考》的讲座,指出在“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经济体的大背景下,如何以一流的学科知识、一流的教学方案去哺育当代的大学生。希望青年教师沉下心来,不忘初心,有一身过硬的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服装学院副教授高伟洪,第十一期上海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优秀学员、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师庄异凡作了交流发言。

本次校本研修方案分为涵盖了思政师德、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能力四个模块的培训。6月4号下午,党委教师工作部思政科科长朱文立作了题为《学习教育大会精神,潜心教书育人,争做四有好老师》的报告。6月5号上午,科研处副处长邓娜解读了科技改革新政、学校科研政策;人事处副处长朱君璇对《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办法(试行)》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申报高级职称要求、条件;人才工作办公室主管步文捷老师对人才引进实施细则、人才行动计划等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6月10号至6月19号,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进行涵盖教师思政专题、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力综合等全方位的培训。



附件1: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立足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附件2:学校开展新学期教学秩序巡查工作

附件3:我校启动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校本研修

附件4:教师工作委员会召开2019年度第一次全体会议

附件5:工程大及赵军老师双双入围!2018高等教育研究最具影响力高校及活跃作者出炉

附件6:立德树人,建设金课,打造一流本科教育——2019年“教学质量月”活动圆满结束






4-14-45:学校语言文字管理和使用规范,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达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语言文字官网

学校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学校语言文字管理机制健全,建立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语言文字网站,积极参加语言文字各项活动和示范校创建工作。

学校一贯重视语言文字工作,自1995年起成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校语委),主任由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担任,委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学院负责人担任。学校各分管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教务处与各学院主要负责常规教学中的语言文字普及工作;负责教师语言文字工作的培训以及教师、学生的普通话测试工作;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宣传部和校团委负责学生社团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指导学生记者通过校报和广播站、微信平台等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宣传的工作,及时报道学校有关工作动态等。

525日,在上海理工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口译大赛上海赛区复赛中,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外国语学院顾君妍同学表现优秀,夺得三等奖。

我校顾君妍获奖

全国口译大赛是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展现全国性在校大学生英语口译应用能力的赛事活动,也是国内最为权威、水平最高、竞争也最激烈的比赛。上海区复赛分为两轮,上午的预选赛以英译中交替传译为主,下午的决赛则以中译英交替传译为主。本次上海区复赛参赛人数包括各大高校口译精英百余人,经过上午紧张的预选赛,排名前20的选手进入下午的决赛。

第八届全国口译复赛

外国语学院历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曾组织各类校内竞赛,旨在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校外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本次比赛也是我校自翻译专业开办以来,首次派队参加全国口译大赛,初次参赛就能取得奖项,离不开我校外国语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辅导教师团队的倾力教学以及参赛学生的努力奋斗。

第十届“外教社杯”教学大赛

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上海赛区总决赛传来消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张丁月老师凭借出色的教学设计能力、思辨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斩获综合课组特等奖,将代表上海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

教师获奖

大赛自2010年首创,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比赛覆盖全国近千所高校,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强的教师英语大赛,是国内英语教师大赛标杆性的比赛。

今年大赛共有来自全市19余所高校的30位教师进入复赛。经过专家评委认真、客观、公正的评审,最终16名选手进入了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办的决赛。

30位教师进入复赛

大赛分综合和视听说两个组别,参赛选手现场抽题签,准备30分钟后进行比赛,先进行说课7-10分钟,现场问答环节5分钟。比赛中,参赛教师们展示了过硬的基本功,包括扎实的语言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两个组别的点评专家东华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赵晓临和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名誉院长刘法公希望外语教师进一步夯实语言的基本功,对标《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学生为主体,遵从教学规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中心设计教学方法,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人才。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刘芹教授指出了选手们存在的一些不足,寄望中青年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推动学术英语教学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发展,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审辨式思维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

上海高校优秀英语教师通过这个平台,比拼教学技法,展示教学能力,传播教学理念,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打造外语“金课”,从而进一步深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上海高校外语教学新发展。

第十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上海赛区获奖名单

特等奖

综合组

张丁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视)听说组

赵筱婧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等奖

综合组

刘辉 上海大学

徐楠 上海师范大学

杜娟 上海交通大学

(视)听说组

高艳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王卓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左秀媛 上海理工大学

二等奖

综合组

董娟 上海理工大学

夏轶韫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魏兰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韩叶 海军军医大学

(视)听说组

姜程栩 女 29 海军军医大学

李争 女 38 上海电机学院

张秀丽 女 35 上海大学

陈东岚 女 42 上海师范大学

三等奖

综合组

赵一鸣 上外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刘甲元 上海立达学院

姚涓涓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干诚 上海电机学院

张冉冉 华东政法大学

戴澍雯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武星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视)听说组

岑莉 上海电力大学

徐芳 上海海洋大学

何琳琳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邵运希 上外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王士齐 华东师范大学

陈贤光 华东政法大学

胡文杰 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金龙发言

日前,“外国语言文学领域学者期刊论文综合指数排行榜(2006-2018)”揭晓,我校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兼翻译系主任刘金龙副教授跻身前列,为外国语学院提升了业内影响力。

外国语言文学系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这份榜单的综合指数是在统计了2006年至2018年期间全国外国语言文学领域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被引频次计算出的。在此期间,刘金龙老师总计发表50篇论文,论文被引用325次,综合指数为233.68分。在这份500人名单中,刘金龙老师排名第91位。上海有43位学者上榜,分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13所大学,刘金龙老师排名第12位。

2005年进校工作以来,刘金龙老师全心致力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十分勤奋,埋头钻研,笔耕不辍,多次获得学校和学界的奖励与表扬,扩大了我校在外语学界的影响。刘金龙老师现主持和完成教育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外语教育基金招标项目等各类项目9项,在应用翻译翻译批评方面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研究,产生了系列研究成果,受到学界好评,如李茂君、农玉红在《我国当前翻译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载《上海翻译》2016年第4期)中,对我国《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三种翻译期刊2010-2015所刊载的研究论文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刘金龙老师被列为5年来在这三种期刊发文的高产作者。李振国、何克勇在《国内翻译批评研究(1992-2016)的动态分析》(载《翻译论坛》2017年第4期)中,借助科学计量学方法绘制出了直观科学的图表,回顾了国内翻译批评的焦点和话语变迁,刘金龙老师被列为翻译批评研究的高产作者。另外,刘金龙老师有3篇论文被列为期刊当期封面论文重点推荐。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学院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我校外国语学院自2016年成立以来,科研上不断传来好消息,2017年和2018年连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8年又获得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在学界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刘金龙老师此次榜上有名,成为我校外语学科科研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另一个标志,将有助于我校翻译专业硕士点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附件1:我校学生在第八届全国口译大赛上海区复赛中获佳绩

附件2:比拼教学、思辨、应变和语言!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上海赛区决出胜负!

附件3:外国语学院青年学者跻身全国外国语言文学领域排行榜前列

附件4:李映珵:我爱祖国语言美: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

附件5:喻妹平:语言技能与专业素养:2019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专业组备战策略






4-14-46:推进高水平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含“双一流”高校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高原”“高峰”学科建设等)。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

学校建立并完善高峰学科管理制度,推进学科和专业建设,成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峰学科建设委员会”。积极做好并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致力于国家发展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建设目标:

高峰学科坚持以地方和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的服务方向,以对接国家和上海市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科水平、争取国际学术制高点为目标,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学科及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夯实高能束智能加工与绿色制造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同时注重相关理论对工程实际的指导,主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拓展社会服务职能。

重点方向:

 “高能束智能加工与绿色制造”学科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是“明目标、找差距、确任务、抓落实”,建设目标是把“Ⅰ. 高能束表面改性新技术及组织演变调控技术、Ⅱ. 高能束智能焊接及特种能场耦合连接成形、Ⅲ. 载能粒子束微/纳绿色制造技术、Ⅳ. 高能束增材制造及区域凝固过程控制技术”四个研究方向分别达到世界先进和国内先进,培育分别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和国内影响力的学术团队。

体制、机制举措与突破:

以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基础,以建成“高能束智能加工与绿色制造”领域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通过不断汇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搭建多元化创新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加大培养经费投入;完善机制体制改革,打通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复合交叉培养环节,进而培养“高能束智能加工与绿色制造”领域具有领导力、创新力、实践力、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打造“高峰学科建设特区”。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下达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财政支持经费额度的通知》,2015-2017三年来在学校申报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共计135个学科纳入首批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范围。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纳入第三类高峰学科,名称为“高能束智能加工与绿色制造”,学校按照教委相关要求推进高峰学科建设。学校持续跟踪该高峰学科建设绩效情况、人才引进情况,支持和推进该学科的做大做强。党委组织部和科研处还联合举办了首期高峰高原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前沿跟踪及学术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系统学习高水平科技文献检索,利用数据库检索跟踪学科前沿和热点,为推动学校高原高峰学科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聚焦学科发展,切实提高学科科研实力,实现“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我校根据博士点建设规划,重点建设“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以校内立项的方式大力培育建设学科平台基地,取得成效。近期,“新能源汽车振动噪声测试与控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被上海市科委批准立项建设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重要支撑,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整合集成研发资源,开放仪器设施与研究基地,共享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提供专业技术、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提高上海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区域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市场影响力巨大。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振动噪声(NVH)问题,NVH性能对汽车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影响巨大,受到各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重视。汽车整车约有1/3的故障是和NVH有关的。各大汽车公司有近1/5的开发费用花费在解决车辆NVH问题上。传统振动噪声控制技术,所受局限性日益显著,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新的控制技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预期与要求。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建立新能源汽车NVH公共服务平台,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人力和技术服务,解决国际汽车集团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汽车整车公司、汽车零部件企业在NVH测控技术领域的各类问题。

我校“新能源汽车振动噪声测试与控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和“车辆工程”二级学科,开展车用材料声学测试与预测、车辆噪声测试与心理声学智能评价、声场重构理论与方法、声源识别技术等方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通过引进和培养青年学术、技术骨干,加强团队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平台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将在完整的振动噪声专业技术服务业务链、技术服务与技术攻关的一体化服务以及资源共享、权责利共担的理事联盟式服务管理体系方面具有创新性。有望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汽车产业,尤其是国产汽车自主设计、开发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日前,教育部高教司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有关企业支持的去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函》(教高司函〔201912号),我校共有20个项目获批立项,立项总数位列上海高校第三。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支持高校师生和企业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有效载体。

学校此次获批的20个项目,项目类型包括新工科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多个方面。通过校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将进一步深化我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更好的推进我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工作,助推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建设。

2019“创业在上海”

近年来,随着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快速发展,学生们对创新创业逐渐兴趣浓厚,学院创新创业的氛围也日益浓厚起来。去年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参加市级以上竞赛650人次以上,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290人次以上;去年度学院青年创业俱乐部师生参加校外创新创业训练活动260多人次,学生开创企业6家。今年学生更是早早深入了解今年“创业在上海”大赛政策,做好比赛动员和准备,创新创业的势头更是不容小觑。

获奖学院

新学期初,226日,学院辅导员刘铁英、高艳杰两位老师,带领青年创业俱乐部的学生代表来到临港松江科技城G60科创大厦,参加了松江区科委举办的2019年“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赛前培训。师生一行认真学习了比赛政策,了解赛事类别、比赛流程、赛制以及一些重要注意事项。

大会讨论

大家在培训会上还仔细学习了商业计划书的撰写与演讲技巧,掌握语言表述、时间把控等路演细节的技巧与“禁忌”,最后参观了科创基地的“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以及“阿里巴巴创新中心”。

赛前培训

此次培训让大家受益匪浅,师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大赛政策,也开阔了眼界,在交流环节也收获了很多来自创业企业的宝贵经验。会后学院将认真组织选拔学院项目,积极备赛,不断提升学生“学以致用”创新创造能力。

据介绍,“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是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的市级赛事,于2014年正式命名设立,是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办的创新创业比赛活动,每年都会在上海各区设立多个分赛点。比赛分为常规赛(分小微企业组、成长企业组)和专题赛(分国际组、沪台沪港创业专题赛、特色产业专题赛),涉及电子信息、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生物制药、先进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近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发布了《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我校8个项目上榜。

教育部司局函件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如下: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学

管理学

社会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教育学

经济学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如下: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中,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共3098项通过专家评审;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186项,新疆项目15项,西藏项目6项通过专家评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100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70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11项,教育廉政理论研究专项5项,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87项通过专家评审。



附件1:我校“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新增1项省部级学科平台

附件2:沪高校第3!工程大获批2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附全名单

附件3: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附件4:我校两门课程获批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附件5:我校8个项目上榜!2019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评审结果公示

附件6:我校3个项目获批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

附件7:【人才强校】学校开展国家级人才年度工作计划调研——朱高峰院士工作团队

附件8:【新工科教育改革】新工科建设思想大碰撞——走进《数据科学与分析》课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