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
特色指标 当前位置: 首页  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  特色指标

1、在党的建设、思政教育、意识形态、文明文化、教育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实践和宣传取得国家级和市级成果。 

航空运输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立项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2〕4号),我校航空运输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

航空运输学院党委教工第三党支部成立于2007年。党支部紧紧把握我国高等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国家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发展战略新机遇,以民航为特色,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坚持在党建引领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整体工作质量。

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

党建引领,加强政治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社会、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支部行动、先锋示范、全员实干、事业发展”为目标,推进教师育人与学生成才融合发展,积极开展新时代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

党支部开展专题党课

守正创新,彰显民航特色,打造党建+品牌。党支部坚持将党建工作标杆单位创建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对接上海航空事业的发展,在夯实特色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学科思维,明确党建引领学科发展定位。探索构建“党建+育人、党建+发展”双轮驱动下的政产学研四方协同体系,以国产飞行模拟机研发服务国家战略,实现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发展;以课程建设推进为国育人为党育才,实现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专业建设。

培根铸魂,领航课程思政,厚植强国精神。聚焦航空强国建设,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对标新时代对航空人的新要求,以厚植职业情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社会校友资源融合等方式打造思政领航课程育人品牌项目。有效提升了民航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思政素养,践行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民航事业培养了大批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疫情期间党支部书记开展在线教学

以德为先,深化三全育人,培育民航英才。党支部结合育人本职,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川航英雄机组时,提出要培养具备“忠诚担当、忠于职守的政治品格和职业操守民航飞行人才”的讲话精神,通过实施“党建为纲促三全育人”“党建为媒促校企协同”两大工程,校企协同共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确立“党员导师亮身份,引航学生取成绩”的竞争机制,紧扣育人目标,创新带教方式,开展“岗位建功”行动,激发支部党员在科研、教学、育人先锋岗发挥模范作用,亲近学生、服务学生。

我校学子在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斩获佳绩

近日,“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落下帷幕,我校有293支队伍成功参赛,共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42项、全国三等奖79项,获奖数相比去年增加23%,总成绩名列全国第6名,并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先进个人奖。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威斯盟战队获得全国一等奖,团队成员为张佳伟王新宇李任斯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和指导教师李路获先进个人奖。我校参赛队伍获奖比例达41.6%,远高于大赛平均获奖比例33%。其中,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一、二、三等奖获奖队伍和总获奖数为41队,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和管理学院分别为30队和21队。

据悉,本届比赛共吸引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以及国外等535所高校和部分研究院的20525支队伍、60861名在校研究生参赛。共评选出一等奖206支,二等奖2175支,三等奖3519支。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旨在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科研学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研究生学习、实践、创新氛围该竞赛的成绩已成为衡量参赛单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我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处联合数理与统计学院积极宣传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通过开展讲座,组织校内数学建模比赛,邀请具有丰富研究生建模指导经验的教师积极辅导,帮助广大研究生提高参赛、备赛的综合能力。学校鼓励研究生参与创新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2、有荣获省部级及以上表彰的好人好事。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得到国家和市级主要媒体报道,并产生广泛影响。 

以党章为火种照亮学生政治信仰之路 

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政治引领工作,通过分层开展党章学习小组组长示范教育,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党章、悟党史,在新时代中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

深雕细琢精谋划,打造党课套餐。学校党委坚守高校育人使命,把学习党章作为低年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精心谋划。延伸组织触角,制定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生党章学习小组的通知》《关于开展党章学习小组组长示范集中教育的通知》等文件,确保党章学校小组覆盖低年级学生每个班级,并选派优秀党员为党章学习小组的活动开展辅导。多部门通力合作,学校层面由党委组织部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校团委等部门协同负责,示范开展集中教育,将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为青年学生量身打造内容丰富的党课套餐。同时,打通第二课堂素拓学分认定通道,制定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的“双培养”计划。配强师资力量,学校党委专门组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专业教授等22位骨干教师构成的授课团队,并通过召开集体备课会、协调会等举措精心打磨课程。

原原本本学党章,点燃初心之火。学校党委坚持学党章的真谛要义和科学路径就在于原原本本的学原文、认认真真的读原文。党课套餐围绕党章内容设置8堂集中理论课,分别讲解总纲、党员、党的组织、党的干部、党的纪律、党和共青主义青年团的关系、党徽党章等11个章节。同时,为了更好的全面立体的学习党章,马院院长、书记、教授等多位“大咖”为精心开设《第一部党章的诞生》《百年党章发展简史》《党章的地位及党内法规的历史沿革》《为何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等辅导报告,让党章的学习更加具历史厚度,更加有理论高度,更加与党的诞生地贴近起来。同时,学校党委还组织或鼓励学生“走出去”到现场学,通过红色资源走访、主题党日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激发青年学生学党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坚定历史自信,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踏踏实实践党章,凝聚行动之力。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党委将党章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即让党章真正成为低年级学生自觉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指南。17名党章学习小组组长主动担任“楼长”,成为万余名学生的“主心骨”。他们团结凝聚宿舍长、楼层长及广大青年学生共同参与抗疫,边实践边学习,带着思想学、带着问题学、带着责任学、带着使命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章的要求上来。参与学生相关信息排摸,诉求征集,情况反馈等各项工作。期间共收集学生诉求500余条,并与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时反馈,做好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针对快递等高需求问题,学生党员成为流动的咨询点,及时传达政策,告知快递接收原则和消杀安排等。党章学习小组组长赵新阳表示,疫情是一场大考,在填写这份答卷时,更加坚定了入党决心;陈培轩表示,作为小组长,更要做到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和担当。

坚守思政育人主阵地凝聚战“疫”正能量

面对上海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优势,加强抗疫期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引领,把伟大抗疫精神化为前进伟力,不断凝聚抗疫正能量。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练好铸魂育人“基本功”。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第一时间制定抗疫工作方案,通过召开党总支抗疫专题研究会、全体教师抗疫动员会、研究生导师专题指导会、抗疫思政课研讨会等专题会议,分层分类、及时到位传达党中央、上海市委、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学校党委有关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和相关精神。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和艰巨性,在认真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基础上,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投身一线,在线上教学、思想引领、学生关怀、困难帮扶、志愿服务等方面各司其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用伟大抗疫精神立德铸魂育人。学院党员教师刘隽动情地说,“于师者而言,在疫情防控这堂践行初心使命、检验能力水平、彰显责任担当的大课中,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力量、上海力量,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至上观,一定要身体力行站好思政课的讲台,将伟大抗疫精神传递给学生。”

讲好战疫思政课,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为了发挥好思政课在特殊时期的作用,学院将“思政小课堂”同“抗疫大课堂”有机结合,挖掘抗击疫情过程中的育人素材,发挥课堂主阵地的育人作用,努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全体思政课教师积极响应上级和学院号召,结合中国抗击疫情实践,及时将抗疫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融入课堂教学,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引领学生从伟大抗疫精神中汲取力量,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四个自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志欣同志领衔主讲“疫情就是命令,坚持就是胜利”疫情防控形势与政策课,引导青年学生全面了解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自觉遵守防疫规则,增强抗疫意识,树立抗疫决心。思政课教师周维浩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授课中讲出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温度,有效增强学生抗疫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凝聚战疫正能量,耕好思想引领“责任田”。学院党总支号召全体党员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上海市委致全市共产党员的公开信精神,号召党员教师带头亮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双报到”要求,校内和社区双线奔赴。作为专业课教师、研究生导师、班导师,他们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话题讨论,分享抗疫故事,传播抗疫正能量,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纷纷抒发自身感受,发出新时代“程园”青年声音。数理与统计学院黄小梅同学说道,“虽然因为疫情,我们封控在校内,但是我们过的很好,学习生活有条不紊,非常感激在背后默默努力的群体——中国共产党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李思杭同学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疫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优势。”一句句真切的话语,表达了新时代青年的青春宣言,彰显了他们一心向党的坚定信念。与此同时,作为社区居民,他们火速奔赴,帮助社区宣传防疫精神、讲解防疫知识、回复防疫问题,以马院教师独有的方式走在前、当先锋、作表率。学院教师杨莲秀是一名具有35年党龄的老党员,虽患有免疫系统疾病,但坚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多次为居委会疫情防控工作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出闪亮的微光。一位位党员教师用行动竖起标杆、用坚守诠释初心,为疫情防控工作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打造了一张张属于工程大马院的闪亮名片。

同上“抗疫”大课,汇聚磅礴力量

“他们逆风而行,进驻隔离病房;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致敬我们迎难而上,逆风而行的白衣天使。”学生家长刘晨红(医生)分享着自己的抗疫经历。

“前几天发生在我身上的经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学校的快速号召、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关照,是他们陪我度过了难关……你别害怕,我们共进退。”工程大本科生王嘉艺说道。

“最近两年多的抗疫斗争,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工程大退休教师陈心德真诚地表示。

3月28日,在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倾力打造的“疫情就是命令 坚持就是胜利”疫情防控形势与政策课开讲,学校全体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和研究生齐聚“云端”,共同收看了这堂生动的“抗疫”大课,并积极通过微信互动交流、学生党支部和班级团支部研讨、撰写学习体会等方式深入学习领悟抗疫精神。

此次形势与政策课以内容为王,加大资源整合,通过思政课教师、学生志愿者、学生家长、退休教授等代表以课程串讲的形式展开,反响热烈。

精心组织,彰显党建“引领力”

当前,正值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关键阶段。为了引导青年大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自觉遵守防疫规则,增强抗疫意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联系青年学生思想和生活现状,顺应形势、积极行动,特别策划了“抗疫”主题形势与政策的云间大课。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顶层策划、周密部署,就全校同上“抗疫”大课提出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党委书记李江要求“形势与政策的课程,要选取鲜活的案例和详实的素材,讲解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优势、党员在特殊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等问题,既要体现聚焦疫情防控的实践性,也要彰显学生关注热点的时效性,及时将思政课的教学优势转化为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等多个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协同合作,精心组织,全力以赴,确保“同上一节课”有组织、有声势、有成效。课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集结党员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共同筹划、认真备课,指导主讲师生提升政治站位,突出制度自信,贴近抗疫现实,回应青年关切,确保讲授内容应时应景、入脑入心。

内容为王,呈现思政课“含金量”

课程录制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志欣,材料工程学院辅导员刘晓明,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学生志愿者唐翊萱,管理学院退休教师陈心德,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师徐屾,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佳铭、黄涔岸,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王嘉艺,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师张健明以及学生家长代表刘晨红等10名主讲人,聚焦关键词“心”,分别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迎战疫情、守护身心”“平安程园、奉献仁心”“关爱老人、民生暖心”“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党建引领、见证初心” “防控有我、请党放心”“寄语青年、莫负丹心”和“家校结合、协力齐心”为题,从历史与现实、青年与时代、国内与国际等多个维度解读了中国疫情防控的策略路径,讲述了师生身边防疫抗疫的感人故事,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明确了青年大学生的使命责任。

整节课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将深厚的理论融入生动的讲解,以感人的故事折射程园人的担当,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使广大程园学子得到思想洗礼,彰显了思政“金课”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重要性。

效果明显,奏响程园“最强音”

“云端”形势与政策课的推出,在程园学子中反响热烈。青年学生深受鼓舞并纷纷表示,通过学习能够帮助自己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疫情,增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添了投身疫情防控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尤家集同学动情地说:“这节有特殊意义的形势与政策课让我感触颇深,在疫情严重的当下,学校周密的组织给了我们满满的安全感。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学校防疫安排,坚信疫情的雾霾终将散去!”纺织服装学院吴莹同学表示:“有那么一群人义无反顾地冲在抗疫的最前端,最好地诠释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自觉配合防疫工作,积极投身防疫志愿活动当中。”管理学院吴怡岚同学说:“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学校多次向学生征求问题,俞涛校长第一时间回复学生关切,尽最大努力保障学生在校生活。疫情面前,只要众志成城,定能共克时艰。”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张俊杰同学表示:“疫情阴霾下的校园也是整齐高效的统一战线,脸颊上的口罩成为春暖花开下的一道风景。在老师的关心与呵护下,倍感舒心、安心、暖心。”艺术设计学院许菲同学表示:“在此次疫情中,我真切感受到了来自周围、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温暖。作为一名困难生,我收到了学校特地准备的方便面、牛奶等物资;食堂打包盒不收费用,还附赠水果;副班长本可以离校回家,却自愿留下为同学服务……相信在学校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守望相助,战胜疫情。”一句句真切的话语,饱含青年学生对学校的感激、对中国抗疫策略的认同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抗疫”主题形势与政策课是将伟大抗疫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尝试与探索,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以及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指示,助力广大师生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磅礴力量。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实践是最鲜活的形势政策教育素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同上一堂形势与政策课也是深化政治思想引领、强化对大学生行为引导的有效举措,云端思政大课深度挖掘其中的育人元素,也是对“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抗疫精神的真切弘扬。



3、承担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任务(“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对口支援、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五个中心”“五大新城”“四大品牌”等),得到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和领导高度肯定。相关决策咨询报告得到重要批示。

【媒体关注】《光明日报》等媒体刊文报道我校:上海工程大携手新疆高校共建“一带一路”枢纽地  

线上线下实现课程共享,多元交流促进技术共享,对口援疆推动人才共享……近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由党委书记李江、副校长夏春明带队,一行12人赴新疆学习考察,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与多所新疆高校共享。

利用自主开发的“iclass”智慧教学平台,为喀什大学开设本、专科精品课程;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与新疆工程学院开展全面合作……李江书记一行七天到访四个城市(乌鲁木齐市、阿拉尔市、喀什市、库尔勒市)、五所新疆高校(新疆工程学院、新疆轻工业职业学院、塔里木大学、喀什大学、新疆科技学院)和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签署2份框架合作协议,总行程近万公里。

728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喀什大学签署合作交流框架协议。随着这份协议的签署生效,新学期,喀什大学的学子们可以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同学们共同学习《广告学》《产品包装设计》等精品课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全国首家“5G”校园,借助低延迟超高清传输系统以及“iclass”智慧教学平台,根据喀什大学需要,在开设精品课程的同时,还开设紧缺的本、专科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的网络课程,共享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预计线上课程每学期可惠及学生300余人次。

除了喀什大学的线上课程,塔里木大学的学生们还能亲耳聆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援疆教师的授课。2018年迄今,工程大纺织服装学院纺织工程系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塔大支教,他们在塔里木大学完成了《纺纱学》《织造学》《非织造学》《纺织工艺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虽然课时紧、学生的知识储备基础不同,但是援疆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时间,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合理诉求,取得了塔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化学化工、艺术设计、纺织工程等学科,是新疆高校重点发展的目标,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这些学科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携手共同发展,此次考察期间,工程大与新疆工程学院、喀什大学分别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书、合作交流框架协议,制定学科规划,凝练学科研究方向。以挂职锻炼、云上联合实验室等多元化的交流模式,推动知识创新和学科建设成效与人才培养的互动。双方互聘若干名学科带头人在双方兼职工作,在5G智慧校园建设、5G智慧交通等方面形成交流合作品牌。

近年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援疆专业技术人才始终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凝心聚力为根本,把新疆当故乡,把学生当亲人,主动参与喀什大学给排水专业、喀什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服装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带教等相关工作;与新疆援建院校合作撰写并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参与搭建自治区及校院级产学研实训中心4个、主持申报自治区及校院级教育建设项目10余项……援疆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为当地院校解难题、办实事,为院校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当地师生结下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两万里“送课”上门,全国首家5G校园与新疆名校线上线下共享首批精品课程 

新疆棉花甲天下,纺织人才是刚需。

暑假里,7天走访4座城市、5所高校,总行程近万公里。从乌鲁木齐市、阿拉尔市,到喀什市、库尔勒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由党委书记李江、副校长夏春明带队,近日赴新疆学习考察,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与新疆工程学院、新疆轻工业职业学院、塔里木大学、喀什大学、新疆科技学院等当地名校实质性共享。

作为全国首家“5G”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喀什大学签署合作交流框架协议,利用自主开发的“iclass”智慧教学平台,为喀大开设本、专科精品课程。随着这份协议的签署生效,接下来的新学期,喀什大学学子们就可以与上海工程大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广告学》《产品包装设计》等精品课程。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借助低延迟、超高清传输系统以及“iclass”智慧教学平台,工程大满足喀什大学开设精品课需要,同时还开设紧缺的本、专科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的网络课程,共享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预计线上课程每学期可惠及学生300余人次。

新疆棉花甲天下,纺织人才是刚需。除了喀什大学的线上课程,塔里木大学的学生们也能亲耳聆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援疆教师授课。2018年迄今,工程大纺织服装学院纺织工程系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塔大支教,他们在塔大完成了《纺纱学》《织造学》《非织造学》《纺织工艺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虽然课时紧,学生的知识储备基础不同,但援疆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时间,尊重和满足学生意愿诉求,取得了塔大师生一致好评。

事实上,化学化工、艺术设计、纺织工程等学科,都是新疆高校重点发展的目标。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工程大与新疆工程学院开展全面合作。考察期间,工程大与新疆工程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书,共同制定学科规划,凝练学科研究方向。以挂职锻炼、云上联合实验室等多元化的交流模式,推动知识创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互动。双方互聘若干名学科带头人在双方兼职工作,在5G智慧校园建设、5G智慧交通等方面形成交流合作品牌。

早在2018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曾试水与克拉玛依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了“上海市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新疆分中心”,双方充分利用克拉玛依市的地理优势,促进克拉玛依市的经济转型升级。多年来,学校援疆专业技术人才甚至与新疆援建院校合作撰写并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参与搭建自治区及校院级产学研实训中心4个、主持申报自治区及校院级教育建设项目10余项……

这一次,在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李江希望学校援疆干部,如艺术设计学院仲宇老师、纺织服装学院陈卓明老师继续展现“青椒”风采,秉承“勤奋、求是、创新、奉献”校训,为新疆培养更多栋梁式人才。目前,工程大的数理与统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已选派6名专业技术人才参与上海对口新疆援派工作。李江本人也有着新疆成长的经历,提出“家国情怀、情感共鸣、长期合作、互利共赢、携手发展”的合作目标,落实教育援疆、技术援疆、扶贫援疆任务。



4、学校文明校园创建特色项目取得具有全国和全市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党史学习教育】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党建课题成果入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成果汇编

近日,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袁蓉等老师的上海市教委党建课题成果论文《在加强高校党的制度建设中推进依法治校研究》入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基层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成果汇编》。

在校党委的关心指导下,艺术设计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市委的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注重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注重提高学习的科学性、注重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不断开创全方位推动学院党委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校三项党建研究课题成果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优秀成果奖表彰  

近日,由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秘书处发布的《关于表彰2021年党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的决定》(沪教卫党研[2021]3号)获悉,我校张可菡同志《上海高校抵御与防范宗教渗透机制研究》获得二等奖;高锡文同志《高校健全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研究》获得三等奖;程玉莲同志《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性的实践路径研究》荣获专委会三等奖。

同时,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秘书处发布通知,经过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秘书处和专业委员会专家评审,我校共有5项课题获得2021年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立项资助,其中1项为重点资助课题。

其中,朱洪春同志《高校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路径研究》获重点立项;范君晖同志《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党课质量研究》、朱蓓同志《用抗疫精神强化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发挥的路径研究》、钱慧敏同志《高校基层联合党委工作机制创新研究》、祝玥同志《增强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影响力研究》获一般立项。

近几年,校党建研究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通过规范程序、严把质量、激励保障等措施,校内党建研究课题的质量不断提升,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课题的立项数和获奖数呈现上升态势。此外,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总结梳理了往年党建研究成果,并汇编成册。成果册收录了五个篇章、34篇研究成果,用党建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向建党百年献礼。

“光荣之城”——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暨红色地图打卡活动正式启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奋斗历史在这座光荣城市留下了珍贵的红色印迹。

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具有上海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者服务联盟、上海地铁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明上海修身云共同承办的“光荣之城”——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暨红色地图打卡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音乐角举行。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闵辉为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杉达学院4所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服务新加盟单位授牌。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介绍了活动背景。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葛世平、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冯芳为志愿者代表授地铁卡、地图、书籍和急救包。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唐洪涛、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培雷共同为《光荣之城:上海红色纪念地100》手掌书首发揭幕。《光荣之城:上海红色纪念地100》精心选取100个上海红色地标,图文并茂地讲述纪念地背后的生动历史故事。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四大、毛泽东旧居、宋庆龄故居……一个个重要的地点,一段段党的历史,带领我们回望党在上海的奋斗足迹,感悟上海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铸造上海的红色之魂,对上海的城市精神作了伟大注解。本次活动将聚焦与红色文化密切相关的35个场所场馆,分布在6条地铁线路的15个站点周围。同时,活动启动后将有一万份地铁志愿服务红色地图、活动宣传片在8个车站供乘客免费领取、查看、参与。

启动仪式后,各联盟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积极组队,通过“文明上海修身云”平台或宣传地图二维码参与红色地图打卡活动,使用地铁定制主题纪念卡,选择主题线路和35个场馆进行实地打卡和云打卡(考虑疫情和场馆开放情况),在线查看、了解场馆的图片、简介等信息,参与打卡互动,通过拍照和书写感想内容等完成打卡任务,获得对应线路的电子勋章,进一步学习、了解党在上海这座光荣城市留下的红色印迹。

据悉,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服务联盟成立于2018年,由市精神文明办、申通地铁与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组织成立,联盟秘书处设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首批共有8个优秀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所在高校共同组成,目前联盟已扩大到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