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  强化教育教学,提升办学质量  学生工作

44、开展文明班级创建和诚信教育。学风建设有计划、有措施,学风考风良好。

  通过“程园学工”公众号、视频号等多种渠道向广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政策宣传、学风建设、科普推送、心理疏导、就业咨询发布及案例警示教育等工作,全方位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奏响抗疫强音。

  开展晚自修和晨读打卡活动等学风系列活动106场,组织学风建设督导104次;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42场;组织学生专题学习学校各类考核考场规章、违规界定和处分管理规定,持续加强考风考纪建设。进一步强化辅导员、班主任和研究生导师责任,以主题班会形式开展反馈学风督查结果并开展学风讲评;建立学困生谈心谈话工作档案;完成本年度“文明班级”、“学习型寝室”评选工作,继续宣传学风先进典型;学院全过程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并形成学风建设工作记录表。



45、加强网络育人平台建设,强化育人内容供给和载体创新、技术支撑。开展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和网络文明素养教育。

学工部始终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坚持做好网上舆论管理,建立健全学生条线舆情管理制度,制定学生工作条线舆情处置预案,及时关注易班、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建立了学校、学院、班级的网络社区(群),形成四级联动网络舆情监管体系,平时注重掌握了解各级舆情动态,及时搜集、研判、处置可能引发公众事件和社会动荡的言论,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强易班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获评上海优秀易班工作站。打造10个辅导公共号,发布“拜托啦,晓明哥”、“民族青年说”等栏目11期,持续用贴近学生的语言和视角来开展思想引领,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不断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网络媒体的阵地建设,努力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引导。



46、心理健康教育有课程、机构、人员设施保障,通过评估并达标。

  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以表达性艺术为特色,不断提升心理育人能力。完成了2021级6716名新生全覆盖心理普查工作,利用新媒体与学生互动,以舞动团体、OH卡体验、心理剧展演等形式,开展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项目。2021年,我校荣获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沪江医教杯”上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大赛、上海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机汽、电气辅导员董春亮、李迎获上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大赛二等奖;3名同学分别荣获荣获心理健康主题海报三等奖、上海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技能大赛入围奖等。

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列入2022级本专科培养计划,设置2个学分(32学时),继续组织学院开设各类心理健康选修课,每学年不少于20门2021年全校共开设心理类课程28门,其中公共选修课27门,专业选修课1门。2022年上半年共开设心理类课程15门,其中公共选修课14门,专业选修课1门。



47、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形成体系。学生资助制度健全规范,资助育人工作推进有力。

  抓好顶层设计,夯实全校促进就业“一盘棋”。坚持党委统筹领导,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各学院充分动员,有效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2021全年组织开展线上招聘活动33场、线下247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6万个,供需比超1:10。服务毕业生开展1.5万余次7*24小时暖心服务,实现就业指导100%全覆盖。同时,严格落实就业“四不准”规定,作为全国百所布点监测高校之一,2021年共开展了历时5个月110次布点数据监测,及时、准确上报监测数据近2000万个。截至2021年8月31日,学校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66%,继续在全市同类高校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质量也获得了稳步提升,1280名毕业生被高质量引导企业录用, 507名毕业生在500强企业成功就业;614名毕业生成功深造,191名毕业生考入双一流高校,85名毕业生考入QS100境外高校;4373名毕业生投身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10名毕业生投身国家级基层项目;学校入选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首次入选全国第四届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典型事迹;再次获评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A级站;就业工作受到了中国教育在线、腾讯网等媒体报道20余次,并应邀在上海市就业工作总结大会上交流工作经验。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获批教育部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5个、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孵化基地1个、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1个、上海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室(培育点)1个、上海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东方国际(集团)教育实践基地)1个;获评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A级站。就业工作受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报道20次。

对接需求,实施多元资助模式。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全年修订学校奖助学金评审办法10项,梳理资助类制度和流程22项,资助10.18万余人次,资助金额约2355.57万元。实施资助主题教育工程,举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技能提升专题培训班等资助育人活动16项。引进社会公益资源,累计接收社会捐赠物资、资助折合约8万元。我校学子多次荣获上海市优秀慈善志愿者、优秀慈善志愿者团队称号,2篇案例入选2020年度上海市高校资助育人典型案例,3名同学荣获上海市主题征文活动高校组一等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1名同学获“我为资助代言”2021上海高校十佳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评选一等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